【本報訊】新學年首日,莘莘學子要在傾盆黃雨下狼狽上學。昨早有接載跨境學生到黃大仙的校巴遲到45分鐘才抵校,校巴保母解釋因過關人多和市區塞車所致;鮮魚行學校昨舉行開學禮,校方將為貧苦學生新增緊急援助基金。
記者:李詠希
天文台於昨早上學時間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不少趕上學的學生都要冒雨出門。部份學生上早會時不停打呵欠,亦有跨境學生遲到而錯過早會。黃大仙天虹小學4架接載近百名跨境學童的校巴,早上只得一架準時,其餘3架都分別遲20至45分鐘,趕不及8時半打鐘前抵校。
負責帶學生由皇崗口岸過境的校巴保母姚小姐表示,預計約50分鐘車程,結果花一個多小時,是因為過關耽誤,加上沙田附近塞車以及部份家長仍未熟習流程。昨有10多架校巴排隊過關,但情況不混亂,相信日後會較暢順。另一架由文錦渡過關的校巴,9時15分才到學校,足足遲到45分鐘。從文錦渡過關的小三徐同學早上6時就起床,直言很辛苦,要靠媽媽拍醒督促出門口,但因校車上太嘈吵全程「冇得瞓」。
鮮魚行新增緊急援助金
校長朱子穎對於首日有跨境同學遲到表示理解,校方全年都會酌情處理相同個案,形容今年交通情況已算暢順,而遲到校巴是學校今年新增路線,會向校巴公司了解事件。
葵涌區部份學校昨上午11時已放學。賴同學表示,今早雖然「黃雨」,幸她住所附近雨勢不大,不用早出門。
另外,鮮魚行學校推出新措施,協助貧窮和新移民學生,包括助學金新增緊急援助基金,若家長有即時困難可以申請,每名小朋友可獲2,800至3,000元全數資助,包括校服費用和書簿費等。但如申請政府津貼,日後則須償還此資助。
校長施志勁說,今年亦會將學生支援工作由補救性措施改為預防性,希望及早得知學生需要,例如在開學初期支援,不再等到學期末。今年更鼓勵家長參與適應課程及早識別子女的學習問題,「適應課程唔係淨係畀學生,家長都要上足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