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四年來常在腦海若隱若現:四年前3月的全民網上選舉特首──開始時是網絡投票,之後遭到黑客攻擊癱瘓,於是趕印選票應急。到後來投票巿民實在太多,應付不來,想不到人們竟然帶着自製選票,長長人龍默然等待自由表達意願的一刻。儘管已經說是網上選舉,無法親手決定誰是特首,然而巿民為了能夠以手中一票表達對這個城巿未來的期盼,不約而同走到一起。
已經四年,這個星期日又是投票日,今次不是選特首,是立法會議員。雖然特首依然無法由普選產生,但有巿民視今次選舉是對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的信任投票:以民主派及建制派為分界,一人一票對香港過去四年的一切坦示態度;相比昔年的五區公投,今次選民更多並且遍及各區,意義更為深遠。9月4日這天,一張選票投下去,不為自己,是為了下一代。
選舉前夕,是時候數說過去四年香港的遽變。西方文化有所謂Day of Reckoning之說,論及字眼,不欲說這是「清算之日」,如此太過文化大革命,港人甚感厭惡;稱為「決算之日」,可能更貼近這刻不能小覷的香港社會情緒。事實上,Day of Reckoning不分左右派都用過甚至取作書名。1988年,美國政治經濟學者佛利民(Benjamin Friedman)寫成批評列根總統經濟政策的《Day of Recko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Economic Policy Under Reagan & After》;21年之後,曾是尼克遜演詞撰稿人的布肯南(Pat Buchanan),推出《Day of Reckoning: How Hubris, Ideology, and Greed Are Tearing America Apart》(決算之日:傲慢、意識形態、貪婪如何撕裂美國)。兩書俱是立場清晰的君子之言,佛利民從自由派角度談到列根的經濟政策,這是當年左翼知識分子的中心思想;布肯南則以共和黨人身份觀察美國當前危機,擔心立國精神蕩然無存。這兩部書毫不掩飾一左一右的迥異政治立場,俱是腦力激盪結晶,充滿奮筆疾書論斷天下的赤子之心。
布肯南的書名與今天香港現況不期而遇。傲慢,特區政府就是活生生的真面目。以近期為例,奧運之前一年多梁振英的體育界「沒有任何經濟貢獻」之說,與上月奧運之後浮現的特區政府「一定要把體育發展進行到底」氣概相比,算不算是前倨後恭的傲慢?這在習近平會見中國奧運選手之後,恐怕要再加幾分肉緊了吧。意識形態,毫無疑問是這四年的焦點,鬥爭之風大盛,翻開檔案一一出現,借用港官常用的四字詞是「方方面面」都有。貪婪,是對權力的貪婪,行政主導加上立法會建制一系佔上風,否決民主派提案如食生菜,卻還有陳茂波說這四年他的觀察是「管治權之爭」。政治大權在握仍在叨叨絮絮這些,莫非要身兼解放軍駐港部隊政委的政軍在手才會滿足?
職是之故,在這些政治前提之下,今年立法會選舉遂而盛載遠超本意的大量意涵,從議員質素檢視到政綱內容比對,從退休保障到公共交通的立場,乃至從對本土一代確認到對港獨主張取態,應有盡有。而上述連串議題,在此刻香港社會所佔相對比重,不一定可以做到等量齊觀。客觀的情況是,競選活動最後十幾天,一眾候選人在電視辯論的主題,轉移進入「你係唔係支持梁振英連任?」的質問,在高聲詰問與支吾以對之中,梁振英去留成為今年立法會選舉的關鍵議題。從此一現象可見,香港社會現下主要矛盾仍是圍繞梁振英及其政府,倘若梁振英無法連任,主要矛盾解決,其他議題就有開展討論的空間。
勝果來自每張選票積累
這幾天,周日如何投票、應否相信民意調查,成為關注香港未來的焦點。有人質疑部份民調的公信力,更多是陷入不知一票何去何從的無助。這種現象與過去四年籠罩香港上空的語言偽術有直接關係,謊言大話不絕,令致人與人之間充斥不信任,滿城是出賣與被出賣的心情。沒有誠信,敵友難分,此時此刻最需要是信任自己,四年來香港種種大事,誰做了甚麼誰說了甚麼有迹可尋,政治人格終究不能瞞過歷史紀錄。至此,黑白漸次分明,真話抑或假話豁然清朗,在民主派與建制派之間,一條線凌空劃下,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良心。
想起一段歷史。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的杜威挑戰在任民主黨總統杜魯門。當年選情杜魯門形勢甚差,多個民調機構認為他會失利,其中尤以蓋洛普(Gallup)這間1936、1940、1944年連續三次大選都準確預測結果的民調機構,認為杜威會得票50%、杜魯門得票44%。到了投票結束當晚,提早印行的《芝加哥每日論壇報》,沒等全國投票結果揭曉,便以「杜威擊敗杜魯門」作頭條,成為傳誦至今的報業笑話。點票後杜魯門爆冷勝出,普選票得票率49.55%,杜威是45.07%。
之後的研究指出,預測失準是蓋洛普的配額樣本出現偏差。不過,這只是杜魯門由選前的預測「反敗為勝」的原因之一,更受關注的要素,是杜魯門在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情況下,把選票一張一張掙回來。在支持杜魯門的近2,418萬張普選票,當中大約14%約337萬人,是在投票前兩個星期才決定投他一票。
選戰是一點都不能鬆懈的工程,投票前以為必輸的杜魯門,最終擊敗「牢不可破」的杜威勝出,勝果來自每一張選票的積累,這都來自一句話:every vote counts。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