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遇到出血,外科醫生可用電凝、結紮、縫線來處理出血點。這些方法,只適用於肉眼能看見的血管,微絲血管的出血,只能靠血液自己凝固。血不凝,最巧的外科醫生也束手無策。
大出血時病人休克,得緊急輸血搶救。可是,經儲存的血液缺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輸入大量經冷藏的血液令患者體溫降低,使血液更難凝固。休克、大量輸血、血凝失效互為因果,陷入惡性循環。輸血接近10包,已超過了危險線。此時,傷口廣泛性滲血,電凝、結紮、縫線都不奏效,沾滿血的紗布一塊又一塊掛到紗布架上,吸液瓶逐漸滿溢,手術室內四面楚歌。
這是外科醫生最不願意見到的場面。到了這個田地,要控制場面只有一個沒辦法中的辦法:把大量紗布塞進傷口,壓着滲血的地方來止血。這是個不太體面的止血辦法,我已多年未用過。想不到上周竟然派上用場。
塞紗布只是權宜之計。紗布是外物,放入人體會引起感染。72小時內就會造成血中毒。可是,用這「茅招」搶回來的數十小時,卻足夠令患者穩定下來。
我們利用這喘息的空間充份輸血。最重要的是大量輸入含有凝血因子的冰鮮血漿(Fresh Frozen Plasma, FFP)和大量血小板。再回到手術室取出紗布時,血凝已經回復正常,萬事大吉。
是誰救回這大出血的病人?真正的功勞肯定是歸於無償獻出血液、血漿和血小板的志願捐血者。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