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經綸:給我一個理由 - 文廸晞

廣告經綸:給我一個理由 - 文廸晞

周末難得無事忙,去了PP逛逛。以前,來這裏不是睇戲,就是去那間由中學去到大的Dan Ryan's坐坐飲杯Kilkenny、食個muffin、聽聽音樂、看看日本翻譯小說和設計雜誌;舒舒服服,咁就一個周末。如今,Dan Ryan's已關門大吉,就在原址,開了一間外貌時尚、檔次更高的餐廳。
我終於明白,為何PP要把這間立足金鐘27年的美國家庭式餐廳換了變成這個新餐廳。一定是想把現有的tenants upgrade;大概由於太久沒變革,是時候給顧客帶來一些新體驗,從而吸引客源救救下滑中的零售市場。然而,這個新餐廳的生意,以一個普通的星期六下午來說,真的算是十分普通。至少,對比以前Dan Ryan's,不止有情侶、一家大細、更有單身外籍人士或如我這般的周末閒人,現在人流反而少了。
雖然人流未必代表一切,ticket size才更要,但去得PP的,我相信平均消費也應該是平均地高或高於平均,所以人流欠奉,就算消費比平時再高一倍,最後計埋條數也是不敵從前。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又怎會來?明白!但有誰來斷定,從前抑或今天的更好呢?單是對於一個念舊的我而言,必然是Dan Ryan's優勝。
做廣告,經常要call to action。叫人來購物吧、來玩吧、來吃吧、來盡情吧……但至少也要給人們一個理由,為什麼我要來?尤其是當人人都賣差不多一樣的牌子、做差不多一樣的promotion、吃差不多一樣的飯,除了聖誕節前後那棵聖誕樹的設計及賣點不同,每個商場除了檔次及地點不同之外,其他東西的分別的而且確並不鮮明。
所以,通過廣告就正正要把每個商場品牌的獨特性提升出來,從而打造一個與別不同的品牌定位及形像。例如IFC Mall的「life is beautiful」及太古城中心的「Live Happy」。找一個來的理由,好似前者純粹靠講情感是絕對不夠的,不如後者在「Live Happy」平台下,配合一個簡簡單單、大人細路見到都會開心興奮、由溜冰場改建的巨型波波池,那一個理由,就足夠人們從香港九龍新界蜂湧而至。

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

在Dan Ryan's原址,開了一間外貌時尚、檔次更高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