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奧運會閉幕,悠長暑假亦結束,需準備迎戰新學年。家長們是否已開始籌算,如何為小朋友編寫學習時間表、四出尋找補習名師,又或是否已印下一叠一叠的測驗考試卷作為日常操練。其實又有沒有想過培養孩子的自學及自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根基,更可透過觀賞運動比賽去提升孩子的學習態度。
奧運比賽的兩星期,一有空便會和孩子在電視機前,欣賞奧運比賽,羽毛球場上的激烈對壘、單車場上你追我逐、乒乓桌上的攻守交替、比賽後的君子禮待等,看得我們如癡如醉,歡呼聲此起彼落。對孩子來說,觀看比賽不只是情緒上的高漲,當中是有着一個意象投入的意義。
小朋友的學習模式是「COPY & PASTE」,只要能掌握引起孩童自發性學習的平台,讓他們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加上父母的合宜讚賞及鼓勵,進步便會自然產生。觀看比賽便是學習運動中的一個良好平台,孩子可能會一邊看,一邊鎖記每一幕畫面,並會模仿運動員的動作、神情、自我激勵方式等,他們也會不斷問很多問題,這便是父母提升小孩學習態度的關鍵時刻,家長越能解決及回應小孩的問題,他們對運動的熱切追求便會越大,對日後運動的延續會有很大幫助。
相反,若家長對他們的問題置之不理,便容易讓小孩自覺所問的全無意義,打消繼續模仿學習的念頭。其實,只要能成功建立孩子在某一領域上的自學模式,在很多方面也會自己套用,包括學業成績上的追求,因為曾用此方法成功過、滿足過、受讚賞過,便會認定這個模式是可行。觀看一場比賽可能只是一句鐘,但是對小朋友的影響可能是一生。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