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月珠三角海域有不尋常垃圾潮,兩位漁民昨日帶着大量垃圾返港,記者發現約9成是廢塑膠,包括膠樽、膠布、大綑的膠帶等。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塑膠原本可循環再造,但內地製造塑膠時,往往加入填充劑以降低成本,工廠在打碎塑膠物品清洗時成本很高,過程中產生很多廢物,有些沿海工廠索性將垃圾排出海。一般100噸回收塑膠有50噸循環可再造,但中國產塑膠只有20噸。
劉耀成續說,塑料越多填充劑,商人賺錢機會越多,但再造價值越低。現時國內廠房普遍面對回收塑膠再造成本太高,「回收分揀出嚟有大量垃圾,蝕本就冇人去做」。有部份工廠將無價值廢料傾倒入河,垃圾堆填令河床變淺。加上內地一些小鎮無固定堆填區,一般就地掩埋,或付錢請人處理,過去也曾揭發過有人非法用船運垃圾倒入海。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