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銀上季大力核銷壞賬,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增幅減緩,當中工行(1398)更是過去13個季度以來首錄按季下跌,但分析認為,在經濟未有顯著復蘇下,不良率仍未見頂,而減息及營改增政策下,亦令四大行淨利息收入下跌。
記者:周家誠 劉美儀 黃翹恩
對比四大行業績表現(見表),中行(3988)旗下中銀香港(2388)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後,帶動中行非利息收入大升四成,盈利按年升近2.5%,勝市場預期,其餘3間盈利增長維持約1%水平。
四大行淨利息收入跌
值得留意的是,人行去年5次減息,加上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影響,使四大行淨利息收益率收窄,利息收入倒退。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撇除營改增因素,上半年淨息差按年收窄19個點子,下半年續拖低6至7個點子。
中行副行長張青松則認為,營改增對淨息差影響下半年仍會繼續,但程度會逐漸淡化,若剔除營改增因素,上半年淨息差水平應為1.96厘,較公佈的水平擴闊6點子。
另外,四大行在第二季大力核銷壞賬後,不良貸款率按季升幅放緩,而工行甚至迎來過去13個季度後首次按季下跌,易會滿表示,不認為資產質素轉壞的趨勢迎來轉捩點,主要是因為經濟未來不確定性相當高,國內亦要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不良貸款率未來仍然會升,需一段時間才見頂。
工行亦是唯一一間撥備覆蓋率不合格的國有內銀,易會滿表示,在經濟轉壞的逆周期情況下,銀行適度釋放撥備,並同時大力核銷壞賬,處置方式獲得監管部門理解。
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表示,從上半年的不良貸款餘額,及特別關注類貸款(變成不良貸款前的資產級別)仍見上升的趨勢看,「未來一段時間資產質素還是面對很大壓力」,現階段難說不良貸款率是否已屆轉捩點,下半年度該行資產風險狀況可保持穩定。
建行各項指標最穩健
有外資行中國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四大行中以建行(939)各項指標最為穩健,雖然中行營業指標較為突出,但主要是受一次性出售收益帶動。農行(1288)專注三農及小微企業等大環境下劣勢的行業,雖然市場一直期望不高,惟撥備覆蓋率仍然高達177.7%,「食老本潛質相當優厚,而且估值低,相信會有投資者低撈。」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認為,四大行業績未見倒退,壞賬率亦未惡化,算比預期理想。他較看好建行及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