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深港通獲中證監及香港證監會原則上批准開通,國際投資者將可透過此計劃投資於深圳A股。究竟深港通開通對投資環境將有何影響?
與滬港通開通時比較,深港通最大的變動是當局不再設總額度限制,同時滬港通總額度亦獲取消。截至8月17日,滬港通南下總額度僅剩餘19%左右,即約500億元人民幣,因此上述變動尤其令人鼓舞。
雖然滬深兩地股市皆為中國股票,但就市場結構及公司擁有權而言,兩者卻截然不同。深圳股市小型股數目遠高於上海股市,且總市值中約有七成半為非國企,比例遠較上海股市的37%為大。非國企相對國企的優勝之處,在於其較有效率、盈利能力較高,營運方面亦較為靈活,可將業務集中於中國經濟的核心增長部份。
不過,鑑於深圳A股歷史市盈率平均為40.4倍,而上海A股及港股則分別為13.7倍及11.2倍,我們認為國際投資者短期內並不急於投資該股市。此外,中國企業槓桿、人民幣貶值等問題亦是國際投資者擔憂的因素,因此我們認為其冒險意欲仍然不大。
總括而言,深港通終於獲批,無疑是中國向國際投資者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的里程碑。然而,鑑於估值較為昂貴及國際投資者冒險意欲較低,A股市場在短期內未必有太大的上升動力。
反觀港股,滬港通帶來的資金流相對穩定,整體狀況較為有利。與此同時,港股估值較低,企業基本因素相對較強,加上可為投資者降低人民幣風險,應可吸引內地投資者,利好港股前景。
隨着中國政府繼續採取措施向海外投資者開放經濟及資本市場,我們認為中國A股於中期內獲納入MSCI地區指數的機會亦會提升。不過,中國各個市場仍呈現各種各樣的機遇,投資者可採取主動管理的投資策略,把握中國長遠增長主題所帶來的潛力。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