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運動明星的社會責任 - 喬靖夫

Tuesday:運動明星的社會責任 - 喬靖夫

NBA巨星獲迪(Dwyane Wade),是近期積極反對美國槍械暴力的其中一位運動明星。可哀的是,就在他上周出席一個運動媒體論壇,為該議題發言之後才一天,他的一名表親就在芝加哥遭槍殺。芝加哥是獲迪的出身地,今季他也正好轉投公牛。芝加哥市的槍械管制法例雖然嚴謹,但仍無法壓制泛濫的槍械暴力,近期更特別嚴重──剛過去其中一個周末的14小時內,當地竟每33分鐘就有一人中槍。
另一個比獲迪更不遺餘力反對槍械暴力的NBA球星是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在上月初德州發生黑人被警察槍殺案,繼而有五名警察在遊行中遭伏擊報復槍殺後,安東尼第一個挺身高呼,團結其他運動明星發聲,不久後更率同球星好友獲迪、基斯保羅(Chris Paul)及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在ESPY年度運動頒獎禮上作出公開呼籲。
槍械暴力在美國是一個複雜議題,當中牽涉種族歧視、警權、憲法賦予擁槍權等政治因素,許多黑人運動明星由於害怕捲入爭議,影響自己的代言商業價值而未必敢討論,安東尼卻公開呼籲同儕要以社會責任為重,善用自己從運動場獲得的名氣,敢於表達立場,而非不理世事數鈔票,他的連串行動起了很大的帶頭作用。
反觀香港,沒有興旺的職業運動,運動員的自主權更小,體育資源完全操縱在政府及偏向建制的各體育總會之手。受制於制度,有名的運動員鮮有就社會議題高調發聲,政治立場更是不敢表明。這種狀況在可見將來,恐也難以打破。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