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不斷增加病床,醫生卻持續流失。據悉未來半年將有三名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離職,包括兩名分別來自伊利沙伯及東區醫院顧問醫生,及一名北區醫院副顧問醫生;另一名伊院副顧問醫生也很大機會離職,離職人數佔公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約一成。有醫生稱現時泌尿外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期長達一年,擔心人手流失會影響服務。
據悉,公立醫院泌尿外科現有約30至40名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有10年或以上專科資歷的醫生只有約10人。未來半年有三名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離職,包括有約20年年資、善長於微創機械臂手術的東區醫院顧問醫生樊志偉、伊利沙伯醫院顧問醫生何立言及北區醫院副顧問醫生羅家麟。
私營市場高薪挖角
本身是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何立言接受查詢時確認將於11月離職轉投私營醫務中心,他指於公院工作18年,因公院人手短缺往往診治病人的時間有限,「有啲仔女請假陪老人家睇醫生,喺門診等咗兩個鐘,但見醫生得幾分鐘」;病人輪候數月才能接受電腦掃描檢查,「作為局內人無奈感幾重」。他指於私營市場有較多時間診治病人,因人口老化私營市場中前列腺癌等病人也增加。何指近期泌尿外科流失資深醫生較多,對服務或多或少有影響,相信較年輕的醫生還需一段時間累積經驗。他的職位將由副顧問醫生填補。
近年私營市場多了購買保險的長者病人;隨着人口老化,男性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膀肛及小便問題等病症越來越多,醫務中心也願出較公立醫院優厚的薪酬挖角。醫管局稱2015/2016年度整體醫生流失率達4.4%,與2014/2015年度一樣,較2013/2014年度的3.9%高;但未分類統計泌尿外科醫生流失率。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