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豐前亞太區企業傳訊部主管賀迪文(David Hall),上周以《滙豐,情歸何處?》為題在網誌撰文,認為「對於一間處身後殖民地時代的殖民地銀行(指滙豐),出售予中資機構可能是帶點悲傷的做法,但卻是一個最具邏輯性的演變」。他相信,此舉可能令滙控(005)股東稍感寬慰,甚至或能重建集團董事會些微信譽,出售亦是處身當前後殖民時代的形勢下,「滙控可能找到的最佳出路」。
憂難在港重塑主導地位
以大中華市場為未來增長引擎的滙控,雖然啟動亞洲為核心發展戰略,但總部維持英國註冊,賀迪文認為,獅子行不可能再在本港市場,重塑昔日的主導地位,對北京政府而言,這間有殖民根源、收益以亞洲為主的銀行,只是眾多外資行的其中一間,「而北京對西方影響力的信任正逐漸減少」。
故此對滙控而言,最合理出路是售予中資銀行,當然刻下集團仍受歐美監管機構調查罰款所糾纏,市場時機亦不合適,但滙控正逐步縮減其全球版圖規模,當董事會對分拆亞洲的提議似乎不感興趣之際,他相信剩下來的唯一可行出路,就是伺機賣盤予中資金融機構。
已退休離開滙豐6年的賀迪文,於1998年至2010年間,擔任滙豐銀行亞太區企業傳訊部主管,任內與3位滙豐主席及5位行政總裁共事,可說是資深滙豐人。關於賀迪文網誌意見,滙豐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賀迪文今年3月設立網誌撰文,抨擊滙控種種錯失。到5月初,他再撰文指集團是時候浪子回頭,應考慮將最具價值的香港滙豐分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