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為醫的蒙古少女康芙(英文譯名Khandkhuu)早前訪港,為見助養她達13年的兒科醫生潔如。二人首次會面,相擁而哭,康芙說:「本身志願做醫生,助養期間的書信往來,潔如以身為醫生的感染力,令我更想以醫術幫人。」助養金額對潔如而言未必是大數目,但對康芙的幫助不止於起居生活,更啟發她成為護士,並向醫生之路進發。
冀於世界各地行醫
本身育有2子1女的潔如,曾助養香港世界宣明會10名來自發展中城市的兒童,但只有康芙的助養年期長達13年,二人以書信往來,康芙令她印象深刻,「我之前冇諗過助養者有咁重要嘅角色,因為康芙嘅成功例子,令我更緊張其他助養小朋友,希望做到影響力」。
潔如始料不及的是,助養竟然令到一名窮困少女視醫護人員為終身職業,「我有提過可以好似我咁做醫生,但冇諗過原來佢信念幾強」。
23歲的康芙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獨力支撐家庭,惟有讓康芙成為助養兒童。13年來,小妮子除了生活起居得以改善,兩年前畢業於蒙古國著名大學醫學院,並成為護士,最近更報讀醫科,冀能於新學年圓夢,以天涯俠醫的身份於世界各地行醫。
13年前,潔如首次見到康芙的照片時,第一感覺是小妮子的居住環境貧困、年紀輕輕患有眼疾,「我望住佢由貧窮到𠵱家冇咁窮,直至康芙同我講入讀護士,我見到佢寄嚟着護士袍嘅相,好開心,有種老懷安慰嘅感覺」,今次潔如親自聽到小妮子是校內名列前茅的學生,更畢業於著名大學,更欣賞小妮子在逆境憑毅力圓夢。
6年前,康芙得悉潔如任職醫生後,首次向潔如透露為醫的志願,「媽媽有心臟疾病,我有眼疾,從小到大好想幫人,後來在潔如鼓勵下,我更想好像她一樣幫人,從書信中感到她關懷我的心」,對康芙而言,雖然每年最多只能通信數次,但也不時寄上畫作及小手作,包括自畫像及親自刺繡的小狗。
助養者與小孩一般不會見面,今次可能是二人唯一的機會,助養關係亦會於9月終止,二人特別珍惜短短數天的相處,潔如坦言,「冇諗過有機會見,佢走到面前,忍唔住喊,希望佢可以薪火相傳」。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