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自不然我 - 王利民

筆值一哂:自不然我 - 王利民

「人生何處不相逢」,話雖如此,卻真的未想到竟在海拔4,000米之處,且距幾是天涯海角的相識地重遇。事緣參加一項橫跨意大利、瑞士和法國的著名國際山賽,所以和數以千計的各國跑手,同處這法國與意、瑞接壤的邊陲小城,然亦是首屆冬季奧運會舉辦地,霞慕尼Chamonix。期間乘興並慕名登歐洲第一名峰,白朗峰Mont Blanc,當然我只是搭乘纜車,而非如吾友般「徒步」登山!
他由意大利出發,攀登五日,並已途經幾座大山,方抵這距白朗峰最近的南針峰纜車站,稍歇後就會動身準備登頂。千里以外,千載一刻且能碰見,怎不激動。其實我倆相識亦不過一年多,而過程同是意想不到。話說去年初我遠赴南極參加100公里超馬賽,在南極的大本營中,剛巧遇見全球只有200多位的極地導賞隊伍;其中一員,且是位香港人,張偉賢。
這位從小嚮往自然,土生土長的港青,2009年畢業於浸會大學體育系。在學時期已與極地結緣,當時他自薦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博士為其寫推薦信,並在2,000多人的選拔中脫穎而出,獲美國環保組織贊助往南極進行21天的考察之旅。另因學習優異,曾獲授的獎學金超過10項。然而,亮麗成績卻未為這一級榮譽生帶來一份理想工作,畢業後求職卻處處碰壁,起初大半年都未獲正職聘用。意冷之際,在李樂詩的建議下,他毅然決定外闖,然後總算在瑞士山區找到一份廚師……並且還要負責清潔厠所的工作。
或許這就是磨練意志的好差事,其後他又再向目標邁進一步,轉職攀石教練,繼續為自己創造條件,學習不同技能以應付極地環境,直至翌年遇上有人急聘須懂普通話的極地導賞員。機會始終落在有準備的人身上,最後獲邀前往極地工作,成為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華裔極地導賞員,揭開人生非常一頁。
從事導賞工作至今已六年光景,同時兼任攀山嚮導,再遇之時,其實他也正在工作。過去他每年總有好幾個月身在兩極,其餘時間足迹遍及全球。現居地是德國,也是顧及工作方便,一年難得幾天留港。事實上,他睡在帳蓬的時間總比睡床更多。幕天席地,自然為家,「Home is meaningless without journey」,這句掛在他口邊的話,應是年輕該有的胸懷,相對只將「買樓上車」視作人生終極宿願,蝸居斗室實在難見天地。
無論是極地導賞或攀山嚮導,皆有相當危險性,而張偉賢在個人所愛之餘,其實更希望透過工作,以生態作教育向不同國家的人推廣保育訊息。可惜的是,正正因為熱愛,且難接受自己視若無睹,再者愛莫能助。原因是近年亞洲遊客佔極地遊客比例增長迅速,其中當數鄰近經濟強國。數據已然顯示,國人赴南極旅遊數字由2008年的不足100人,七年暴增30倍至2015年的逾3,000人,僅次美、澳排列第三。至於他們身在極地種種「違反」自然的行徑,自是罄竹難書,為此吾友今年將拒絕續約擔當導賞員。試問一個人甘願放棄夢寐以求的工作,只為忠於自己,其中痛處感人至深。
匆匆一面,我的心情已是百轉千回,最後道別且知他剛收到急訊,登頂之後即要趕赴格陵蘭。事關一個多月前,有位定居在英的港人,在當地獨遊冰川時失踪,香港入境處亦接獲其家屬求助,惜至今仍未尋回。輾轉有人求助於他極地專家且能作最後努力。我亦盼吉人天相,我這野人朋友往後也能繼續盡其所長,為所有生命作貢獻。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