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全城街馬」破天荒舉辦一連九日的首屆香港跑道節,上周完滿結束。8月21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應邀主禮一周裏最大的活動「香港街馬@中環」,財爺半生練劍及教劍,對體育在個人、團隊以及社會可以產生的正面影響有深刻體會。社會建基於社區、家庭、個人,個人有希望,社會才有希望;個人有信心,社會才有信心。梁啟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弱則中國弱」也是這個意思。
香港青少年普遍體質不強,重成績而輕運動。教育局每年要求學校進行學生9分鐘跑步測試,以9分鐘內能完成的距離,評估學生體能。這個數字從90年代末至今一直下降。用12歲男女童的數據為例,2000年時,9分鐘分別可以跑1,370和1,250米;到2006年,則只能跑1,270和1,190米,分別倒退100米和60米。在另一個香港體適能總會做的研究中也發現港童體能明顯比國際標準低。
一個人滿腹經綸但缺乏精、神、氣,「好打有限」,不會有魄力持續做出大事業。一個社會經濟家底再豐厚,缺乏了共同前進的目標和凝聚力,也是「好打有限」。運動、藝術、文史哲等看似虛無縹緲的題目,正正是社會要苦心經營而創造的共享價值。
曾司長練劍以長個人體能、韌力、意志;半生教劍,誨人不倦,培育不少青少年掌握正向人生;任職政府30餘年,在不同崗位以其所練之劍服務社會。古人說「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筆者希望服務不同界別的社會領袖都可以關懷社區,將其所練之劍「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用心聆聽,共同創造一個樂觀包容的城市,讓大家都有平等機會,發揮自我。
街馬當天,風雨飄搖,一位老師清晨發短訊勉勵參加5公里賽事的「街跑少年」,曰:「人生難免風雨,何須懼怕?敢就跑,我們如期跑道上見。」這豈非就是街馬精神,就是我們奮鬥鍛煉的劍!
後記:同日公務員事務局張雲正局長也出席主禮「街跑少年」活動,期間張局長大方接受挑戰,在雨水中二話不說「瞓身」掌上壓。筆者不知好歹,也輕率接戰,40回合退下火線,局長高歌猛進,「狂操」70下掌上壓才停下來,還彷彿意猶未盡。據聞他從小每天至少練100下掌上壓,至今未休。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