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新界西候選人周永勤「退選」事件到現在似乎處於膠着狀態,當事人周永勤不知所終(有說已離港),沒有進一步闡釋面對的是甚麼威逼利誘。其他可能相關的人在呼冤、抗議過後也沒有再多說;政府方面更是冷處理,除了選管會發了聲明重申選舉舞弊是嚴重罪行以外,主管政制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以至特區政府高層都三緘其口,不發一言,彷彿世上沒有發生這一號案件似的。連負責執法的警隊對這樣的案件也視若無睹,不但沒有第一時間撲出介入調查,「行貨式」的跟進如請代事人報警或提供資料也沒做。
政府高層冷處理
特區政府高層也許是因為案件變成各說各話而決定冷處理,甚至視之為選舉策略,所以不肯積極介入。但我們認為這樣的態度是錯的,因為威逼利誘候選人退選將嚴重損害選舉的公平公正,令香港政制大倒退至第三世界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事在香港選舉發展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它可能反映香港政治、社會的進一步淪落,僅有的一點點民主選舉也變成偽選舉。
選舉公平公正需要很多不同的元素支撐,包括選舉規則清晰透明,投票及參選權開放,沒有不合理篩選或阻撓,競選及投票過程不會受任何不當影響(undue influence)如賄賂、暴力威嚇等。試想一旦出現以錢買票或暴力逼選民、候選人就範的情況,選舉結果已不再反映選民、人民的意願,而是暴力、權勢集團的想法,人民的選擇權已無從說起。今次周永勤被有力人士以「利誘」及「威嚇」手段逼得退選的事件若果屬實,意味暴力與金錢已正面入侵香港的選舉制度,意味向來尚算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開始崩解。要是特區政府執法部門不徹查事件,要是社會把事件只看成「政治花生騷」不作深究,那有權勢的人士及集團未來將明目張膽以金錢及暴力威脅達致本身的政治目的,令原來受市民支持的候選人退選,令自己或自己支持的人當選,這樣的選舉跟北韓式的偽選舉已沒有多少分別。我們能容讓香港選舉淪落到這個地步嗎?
而且,威逼利誘候選人退選在香港選舉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從九一年立法機構開始引入直選以來,直選的部份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紕漏,包括中資機構發「指示」要求員工支持親中、建制候選人,包括有人違法種票增加勝算,包括中聯辦在背後操盤配票……等,這些當然是不恰當理想以至違法行為,但基本上選民仍有真正的選擇,仍能透過手上的一票體現自己的意志。
周永勤須清楚交代
利誘威逼候選人卻是另一回事,它意味候選人特別是受市民歡迎或敢言的候選人可能一一消失,只剩下一眾親中、建制或唯唯諾諾之輩,令市民選無可選,令議會失去為人民發聲的功能。今次可能發生史無前例的候選人被暴力逼退的選舉弊案,大家怎能不重視,怎能不嚴正追究呢?難道香港的選舉要倒退到拉丁美洲、非洲地區那樣賄賂、暴力橫行?
周永勤案件的確有不少疑點,他個人有必要清楚交代及向執法部門提供相關資料。但不能因為事件有空白之處而放軟手腳或輕視。經歷過去幾年梁振英的倒行逆施、無規無矩管治,見識過「佔中運動」期間政府及警方如何縱容有背景、勢力人士暴力毆打學生、市民,領教過內地「強力部門」如何公然在香港擄走港人回內地後,大家該明白香港正加速倒退及淪落,核心價值及制度岌岌可危,各種旁門左道力量壯大則把手不斷伸向社會不同層面。很多過去不能想像或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就在我們面前發生。
在這樣為求達到目的或執行政治指示不擇手段的世代,任何匪夷所思或公然違法的事都已變得有可能,或至少不能排除它的可能性。試想想當暴力毆打、威嚇「佔中」學生也不被追究,甚至被視為功勞時,有勢力人士以暴力威懾達到其他目的包括在選舉中得利就不會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周永勤案件若不全力追究,下次選舉類似的利誘威逼就不再是單一事件,而是普遍出現的「新常態」!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