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聽歌者增兩倍 Spotify:樂壇未死

付費聽歌者增兩倍 Spotify:樂壇未死

【本報訊】網絡出現迫使不少傳統工業經歷轉型陣痛,音樂工業也不例外。曾經有人說少人買唱片,又有網上盜版夾擊,斷言樂壇已死。不過音樂串流平台已如雨後春筍湧現,有平台以數據證明,短短兩年願意付費聽歌的樂迷已大增兩倍,沒有「樂壇已死」這回事,反而香港樂迷其實很撐本地樂壇。

Spotify亞洲區總監Sunita指漸多港人以音樂串流聽歌。

港人日花100分鐘聽歌

音樂串流平台越來越多,如Apple Music、MOOV、KKBOX等,月費大約40多元。平台Spotify來港3年,亞洲區總監Sunita Kaur接受訪問時認為,所謂「樂壇已死」並不存在,只是聽歌習慣改變。音樂串流多有試用期,之後需付費為訂戶,按Spotify數據,2014年全球4,000萬用戶,有1,000萬是付費訂戶、約25%人;但今年逾1億名用戶中已有3,000萬名訂戶,約佔30%;若與2011年只有100萬名訂戶比較,數量更升29倍。Sunita憶述,公司成立8年令版權持有人獲逾30億美元(約230億港元)回報,但首個10億美元(約77億港元)回報足足用了6年才累積到,反而最近兩年平均每年產值已達10億美元。
唱片時代,樂壇是大唱片公司歌手天下,但樂迷現只付月費便可無限選聽不同歌曲,讓更多新歌手「被聽見」。Sunita指,平台會為新歌手、新曲編歌單,讓樂迷試聽陌生歌手作品,如葉巧琳(Mischa Ip)和盧俊廷(Adrian Lo)都是透過平台提升知名度。
她又說,亞洲樂迷多聽國際歌曲,但本港熱門歌單「最Hit粵語榜」及「香港流行樂」都反映港人支持本地樂壇。本港用戶每天花100分鐘在音樂平台,平日愛節奏感強的電子舞曲(EDM)、嘻哈(Hip-hop)等,假日喜好輕鬆歌曲,或因港人生活急促需音樂醒神,周末要聽音樂放鬆。
平台也用人工智能分析樂迷聆聽習慣訂做歌單,部份如跑步歌單更可於用戶快跑時自動播放快歌。大熱Pokémon GO也有歌單,主題曲《gotta catch 'em all》僅一個月全球串流量急升了362%。
■記者袁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