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股票時,很多時要靠同業比較,先知誰是龍誰是蟲,以及究竟是衰喺大圍環境,抑或只是自己唔爭氣。上周五本港兩大代理集團中原及美聯(1200)齊齊公佈上半年業績,前者賺5億元、後者竟然要蝕1.3億元。
作為全港最大兩間代理行,出現如此差距,已不能歸咎於二手吹淡風的例牌藉口,亦非上市不上市的原因。先拆解兩公司盤數,然後大家會曉得,業績好壞,最後應該是管理層要承擔的問題。
中原集團想上市但沒有上市,美聯則自1995年上市至今。理論上,中原沒需要、沒責任向外披露業績,但大約自2007年開始,每逢美聯公佈中期及年度業績,中原絕大多數同日挑機放榜,並「選擇性」公佈標青的業績。
先簡述兩大行業務範圍及比重,中原集團中國業務遠勝美聯,前者今年上半年收入93億元增長2%,而中原地產香港生意就有約17億元,連同利嘉閣生意約為中原地產一半,中港業務收入比重約是75:25。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7月初估計,上半年中原地產盈利逾1億元,按比例推算,中國業務賺約3至4億元,合乎半年集團賺5億元的結果。
另一邊廂,美聯上半年中國收益縱使增加67%,至6.3億元,但香港收益卻減少18%至14.7億元。美聯香港收益與中原地產香港相若,兩者一個賺逾億元、一個蝕逾億元,這不是單獨個案。
再舉2014年度,中原香港住宅部收入28.8億元,盈利3.95億元。同年度,美聯集團賺0.64億元,當中香港收入約35億元。兩者差距同樣相當大。
所有代理行,都面對相同的宏觀環境,但美聯花生指數卻遠遠跑贏股價。過去幾年,有關美聯代理成交以外的新聞都充滿娛樂性,包括多位高層「被辭職」、發生多次兵變、有其他股東意圖狙擊等,說穿了,就是「黃氏」家族式管治下的結果。
美聯股價去年9月CCL高位時報3元,及至今年3月CCL累跌約13%,美聯股價亦跟跌17%。不過,一二手交投自第二季轉旺,CCL低位反彈約半成,美聯竟原地踏步,上周五收市價較3月CCL低位時還低1仙。
股價最能偷步反映公司真實一面,當一手大旺、二手復活,龍頭行預告「bonus肯定和味」,另一間股價低迷不振,原罪就是管理層折讓(management discount)。
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