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思想 - 林道群

不合時宜的思想 - 林道群

說起來是好久以前的事了,俄國1918年十月革命前後,高爾基在他編輯的《新生活報》寫專欄,專欄名叫「不合時宜思想」,後來雖結集成書,可能太不合時宜,據知未被收錄入三十卷本的俄文版的高爾基文集,二十卷本的中文版高爾基文集也不見。我看過的中文單行本,是後來九十年代才出版的。一百年前高爾基說的是,我們爭取言論自由,是為了能夠說出和寫出真情。當然,說出真實情況是所有藝術中最困難的一門藝術。
這麼古老的話題,舊話重提,因為有感而發。中國女排勇奪奧運金牌、國人興奮忘情的一刻,人在巴黎的趙越勝兄,卻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之死與文革中的賀龍〉,在微信轉發時,太不合時宜,朋友圈沒幾個理睬。
趙越勝直接傳我文章,相信是因為他寫的中國體育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是香港人。其實我們在香港的是記得容國團的,張五常多次寫到他這位童年經常一起玩的好友。趙越勝舊話重提也是有感而發,他說有感於內地禁制討論文革的惡果已經顯現,青年一代不知道容國團是誰。
容國團是香港人,1957年被當時當中國體委主任的賀龍召回大陸。1959年在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奪得男子單打冠軍。這是大陸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聽說當時舉國歡慶,全國的乒乓球熱就是這樣興起的,甚至可以說現在中國乒乓球打敗天下無敵手,容國團居功至偉。
趙越勝不合時宜的是,他的文章落墨在於1968年6月20日,容國團在北京龍潭湖畔自殺了。死時留下遺囑:「我歷史清白,不要懷疑我是敵人」。容國團在文革中被侮辱毒打,其一原因是,他是從香港回來的,有特務嫌疑。我知道趙越勝想說的是,比傅雷老舍鄧拓等更悲涼的是,在舉國一片金牌熱中,容國團卻被人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