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沉迷井上有一《花》世界 林嘉欣策展初體驗

【文化籽】沉迷井上有一《花》世界 林嘉欣策展初體驗

【文化籽:藝文沙龍】
書法,心畫也,但幾許覓得知音人?
作為演員、歌手、母親的林嘉欣,最近又添一個新職銜。首當策展人的她,將於下個月把已故日本當代書法家井上有一(Yuichi Inoue)著名墨寶帶來港,舉行名為《花》的展覽,作品全屬私人珍藏。

清一色的「花」字,不一樣的表情與質地,變化之豐富首先觸動林嘉欣自己,放下缺乏學術背景與策展經驗的包袱,膽粗粗作策展初體驗。「我覺得是一種緣份。我是一名演員,特別喜歡聽故事,聽了許多井上的故事,越挖我便越喜歡甚至到了沉迷的境地。井上啟發我,如果我也能透過他啟發其他人,將是件美事,而我也覺得自己盡了責任。」林嘉欣展露一貫如花甜笑,糖份在空氣中綻吐。
藝術,一直是金馬影后林嘉欣的人生養份,曾推出過童書繪本、參與過慈善設計活動、更曾經在日本舉行過小型攝影展,也是「法國五月」藝術節的文化大使。2007年人生低潮時遊學法國半年,風雨無間天天去逛美術館與畫廊,嘉欣與井上有一的緣份,始於五年前一次畫廊「邂逅」……

林嘉欣花了兩年時間籌備,把日本現代書法大師井上有一的《花》墨寶帶來香港,參觀者更會在花瓣飄飄下欣賞書法。

禿頭是井上有一的標誌,他一直以守拙的修行方式,無意中造就了自成一派的書法藝術。

井上自製大大的毛筆,寫他的自家單字書體,更似是行為藝術。

1981年井上有一的自畫像,林嘉欣五年前在日本看井上展覽時拍下。

日本書法家 風格大膽追求破格

在東京無意間走入一間畫廊,嘉欣看到井上有一的書法展,共鳴感油然而生。「我未見過一位藝術家可以如此率直與隨心所欲,同時對生命如此好奇。」本來,嘉欣只想買下一幅心頭好,畫廊掌櫃的一位穿和服的老先生,不肯告訴她價錢,只是走到辦公室拿了海上雅臣寫井上有一的自傳《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遞給她,即晚她就刨完整本自傳了,心中泛起了滔天巨浪。
嘉欣難掩激動,「我上了一課,其實做畫廊要賣一幅畫很容易,但老先生更關心你是否懂得欣賞藝術家本人以及作品,我很感動。自此我們成了好朋友,每次訪日本都會拜訪他,他鼓勵我把井上帶來香港,我一直很抗拒,不知作為一個演員我能做甚麼?五年後計劃竟然成真。」
說到井上有一,腦子裏會浮現他的赤膊光頭、放蕩不羈,接着就是墨迹濃重、大氣磅礡的挺拔單字書法。他守貧一生,淡泊物質享受,太平洋戰爭被美軍轟炸機空襲死過翻生,從此扭轉人生觀。上午他是一名小學教師,晚上搖身成為書法家,畢生推廣書法不離地,主張「書法是萬人的藝術」,同時追求自身破格,擺脫工具與形式,最初不為傳統所容,甚至被房東以為發瘋趕走,後來終被賞識,成為首位參加海外雙年展的日本書法家。
嘉欣坦言與井上的「共鳴」,源自二人對衝破自己的安全地帶(comfort zone)。「1954至55年,井上要破格傳統書法的工具論,執意放棄用宣紙和毛筆,甚至不寫字,只顧左傾右倒地潑墨,甚至閉着眼塗鴉。不過實驗只維持了一年,因他邊潑墨邊碎碎念,房東以為他精神失常把他趕走了。」
有關井上的故事,嘉欣隨口可以拋出好多個,就像她過往演活的角色一樣豐富。最令嘉欣動容的,包括井上版的《男人四十》,井上人到半百單戀年輕的書法學生繭乃,最後更把四年「忍戀」坦白告訴妻子,縱使二人並無肌膚之親。
「他是很傳統的日本男人,一直強忍自己情感,全部記錄在他的日記和書法裏。他愛上繭乃不是因為她的外表和青春,而是繭乃的字。當時她寫下滿足的『足』字,井上受那種清純和透明觸動,由戀上她的字開始不能自拔,並偷偷把字藏起來,直到繭乃嫁人才斷絕了這段忍戀。」嘉欣說得七情上面,流閃着感動的神韻。
井上一生寫下三千多個「花」字,甚至連女兒的名字也改成花子(Hana),與他險死的過去有關,在嘉欣口中又是一個淒美故事。
1945年井上在橫川國民小學值班時遭美軍轟炸機空襲,學校頓成煉獄,在白熱狀態下整個建築物成了焚屍爐,密封的學生禮堂淪為炭化的屍骨場,他在地下貯藏室被嗆至窒息,昏迷了七小時奇蹟蘇醒。井上記得他在昏迷前,有個年輕人一直喃喃喃自語「南無妙法蓮華經」,在迷迷糊糊的昏睡中,他腦海除了呢喃的經文就是飄飄花瓣雨,死過翻生後他便對花念念不忘。
難怪嘉欣認為井上的字千姿百態,都帶禪意,「他自製桌子般大的毛筆抱着來創作,他的字迸發力量。但寫『花』字卻內向、溫柔、內心得很。」當井上1971年推出《花之書帖》個人第一個作品集時,《日本經濟新聞》如此評價:「完全超越了傳統字體的美,每個字形都不同,就像在各抒己見。」嘉欣一手一腳設計展場,並透露會把鮮花圃倒吊在展場天花板,讓觀眾看展時花瓣會徐徐飄落。

井上對「花」字有情意結,這張作品黏住了墊枱的報紙,他索性把報紙也當作書法一部份。

井上著名的《貧》字,說是一個人戴着草帽忙碌地生活,是書法家個人的投射。

井上1968年的作品《風》。井上從七十年代初就主張「日日絕筆」地寫,為了給陷入「五十後危機」的自己打氣。

單字書法是井上畢生「耕種」的一片天地,他對漢字有莫名的迷戀,這是1970年作品《乃》。

不是做生意 平常心面對挑戰

井上的作品,更有自己一套「井上象形」的想像空間,時而孤寂、時而浪漫、有時靜謐、有時喧鬧,例如他著名的《貧》字,說是一個人戴着草帽忙碌地生活,是他個人的投射;又如《上》字,他寫成恰似打坐的人在鳥瞰世界,說是仙遊後的自己。有形有氣,那是井上用生命寫就的,而不是在玩不知所云的概念。
「井上認為,只要一張紙、一支筆、一顆純潔的心就是書法。他的概念很大膽,但絕對是孤獨的。」首次當策展人,恰巧在井上百歲誕辰將他作品引入,嘉欣興奮之餘也坦言面對不少挑戰,許多繁瑣的行政事宜,還可能面對外界對其專業資格的質疑,但她統統平常心看待。「如果我視策展為一盤生意,顯然是失敗的。若我視之為熱忱與興趣,它就成為我的養份與動力。我又不是靠此餬口,沒想過會有甚麼實質回報,既然有人支持,就不考慮那麼多了。」
嘉欣重申,藝術文化是她生命中重要元素,「作為演員,透過藝術家不同眼睛,會看出不同的世界。井上時刻要求破格,現在我也在突破自己,這就是我們的共鳴點。」

因為買藝術品獲畫廊老人贈閱的這本書,開始了林嘉欣尋找井上有一心路歷程與策展之路。

林嘉欣一知道有井上的展覽,就會飛去參觀,這是井上一場回顧展,向不同藝術單位收集有關井上的故事。

林嘉欣與(左至右)21世紀現代美術館館長秋元雄史、井上有一代理人海上雅臣和Kamiya Art社長Otamaru San面會,交流井上作品的看法。

井上有一《花》展覽:

日期:9月10日-12月31日
時間:星期一至六11:00am-7:30pm(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agnès b.'s LIBRAIRIE GALERIE中環荷李活道118號地下

化妝:Will Wong
髮型:Hin Wan @ il Colpo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鄭天儀
攝影:周芝瑩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