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電影】《導火》《危城》彰顯公義

【隱喻電影】
《導火》《危城》彰顯公義

今個月是立法會選舉拉票的衝刺期,湊巧香港有3部同樣隱含社會民生問題的電影上映。

《點五步》

故事:80年代林耀聲與胡子彤兩名屋邨仔,那是可以憑奮鬥改變命運的年代,林海峰聲演「輸贏其實唔係最重要,最重要嘅係你有冇勇氣去踏出呢半步?」
隱喻:片中頭尾夾雨傘運動片段,對照故事發生在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那年,最好跟最壞的對照,「踏出這半步」在選舉年帶來無限聯想。

《危城》

故事:劉青雲為普城保衞團團長,吳京為救殺害村民的少帥古天樂,以大軍壓境圍城,路見不平的彭于晏相助衞城。
隱喻:戲中普城境況被指為香港目前的縮影,在滅聲、同化和本土被邊緣的大前提下,勉勵港人要團結,讓公義得以執行。

《導火新聞線》

故事:吳孟達女兒被姦殺,因犯人家庭背景,迫使證人改口供,正義不能伸張,有冤無路訴,善良的達哥變成兇殘的炸彈狂徒。
隱喻:達哥所代表的正是一般的香港市民,在不義及強權的壓迫下,令善良的人鋌而走險。同時解釋本土意識及港獨抬頭的因由。

註:3部電影現正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