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王振民、吳克儉、張志剛等人輪番上陣,試圖封殺校園討論港獨,本應為本港學術自由、校園自主典範的香港大學已有退縮迹象。校長馬斐森昨日向記者宣讀管理層聲明,主動提及港獨問題,聲稱港獨不切實際,亦不符合港大利益。看來,梁振英的鼓吹港獨傷害香港利益論頗有市場,宣揚港獨等於講粗口、討論港獨等於教學生製人肉炸彈,也會有親共人士、學校追捧,但是,市民應該問問校長們、問問立法會候選人,梁振英等於689、等於港獨之父,還等於甚麼?
低估港人捍衞天賦人權決心
梁振英政府遲遲未能從香港刑事法例中找到港獨言論違法的依據,只能靠恐嚇、靠抹黑,混淆違法行為與言論自由的界限。今年4月,梁振英曾公開恐嚇市民:「個人行為也好,一個社會的行為也好,不能夠說那件事、那種言論合法,我們就可以罔顧社會的利益、我們就可以罔顧政治或經濟的後果。」
令人遺憾的是,香港大學竟然接受了利益論。所幸,港大的聲明仍重申,院校自主、學術、思想、言論、集會自由是港大的基石,校園內可以辯論敏感、具爭議性的議題,總算沒有一下子把港大人的臉丟光。如果港大跟梁振英一樣,為了政經利益而拋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的原則,自然會被港人唾棄、被國際社會唾棄。
在利益威脅之外,梁振英及其黨羽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抹黑。梁振英以講粗口比喻在校園講港獨,指講粗口不犯法但會犯校規,可能被趕出校。辦學團體寶血女修會就港獨向轄下學校發放指引,還在回應傳媒查詢時把在學校談論港獨等同討論自殺、打劫銀行。張志剛就撰文批評,港獨進入中學「和中亞地區、恐怖分子進入學校,教學生製造人肉炸彈,是如出一轍」。
香港的主流民意是不贊成港獨,但中共也好,梁振英和其他親共人士也好,如果以為這類抹黑,把港獨言論等同講粗口,等同討論自殺和打劫銀行,等同教人製人肉炸彈,甚至像王振民那樣擺出一副不能「毒害我們的孩子」的悲天憫人之象,就能打響在校園封殺港獨討論、要學生們放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如意算盤,那就未免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港人捍衞天賦人權的決心和勇氣,甚至會刺激更多的學生探索港獨歷史和思想。
打破惡性循環從梁下台開始
尤應指出的是,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光環破碎之際,越多青年學生去探索港獨問題,就會越多人傾向、支持港獨。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評論指出,自2012年與北京關係密切的梁振英上任以來,香港的情況急速惡化。中共官員認為強硬路線與愛國教育,是對付被寵壞、不知感恩的香港人的良方,但他們就看不到,這正正是港獨思潮泛起的原因?
顯然,中共和梁振英不會如多數港人和國際媒體一樣,從體制、政策的角度去分析港獨思潮泛起的原因、尋找解決的途徑,只會歸咎於敵對勢力、歸咎於反對派。如果要從體制和政策的根源去反對港獨,豈不是要中共和梁振英去反自己?
俗語說,名字可能改錯,綽號是不會錯的。梁振英被譏為689、被譏為「港獨之父」,正正道出了香港政制的缺陷,道出了梁振英主政四年來政策的失敗和結果。他只是得到689票的特首,如何代表港人?怎麼會代表香港利益?他作為中共某些權貴家族、香港某些財團的代言人,越維護小圈子利益,引爆的中港衝突、香港內部衝突就越激烈,當局的打壓就越強硬,港獨的聲浪就越高漲。要打破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只有從梁振英下台開始。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