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60萬人涉網上詐騙

全國160萬人涉網上詐騙

內地互聯網上個人訊息洩露嚴重,非法交易普遍。入學資訊、網購消費紀錄、醫療資訊、銀行卡資料等都在網上明目張膽地銷售,為各類騙案打開大門,平均每個「目標」資料低至幾毫,已然形成黑色產業鏈。統計顯示,目前在內地從事網絡詐騙的人數至少有160萬人,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年涉款逾1,100億

在內地通訊工具QQ以關鍵字「資料」搜索,會出現學生資料、淘寶資料、車主資料、股票資料等名目眾多的「資料群」。賣家可提供當天各大網購平台資料;還可以提供機票、快遞、身份證詳細資訊、郵箱、銀行、車主、保健資料等。新生兒資料為例,有出生時間、體重、父母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繫方式,賣家稱資料來自於醫院內部。訊息有3至5塊錢一條的,也有打包出售的,平均每條最低一毫。學生資料為例,一位客服報價1萬條2,800元,包含學生資訊、家長資訊、地址、電話等,多加1,000元可提出針對性家庭條件等篩選。
資料是如何洩漏的?一是系統漏洞,黑客攻擊;二是內鬼私賣或洩露。除了金融等特殊領域,承載核心用戶資料的內地政府部門系統安全級別相對低。
廣州《南方都市報》/京報網

內地常見電訊騙案手法

‧扮政府派福利
冒充有關部門派「助學金」、「初生兒補貼」、「汽車或房屋退稅」,以「啟動賬戶」或「手續費」等藉口利誘對方轉賬
‧假銀行提示刷卡紀錄
冒充銀行名義發短信提醒你的卡在某地消費了,誘對方撥打假客服電話,一步步進入圈套
‧冒充警察
扮執法部門「懷疑你涉嫌洗黑錢」、「法院傳票未領」、「刑事案需協助」等騙取身份、賬號資訊
‧積分換禮
假冒電訊公司發送積分兌換現金短信,誘對方輸入銀行號碼和密碼
‧「中獎啦!」
號稱某知名企業或媒體,告知事主手機號碼中獎,要求轉賬手續費、郵費或稅款到指定戶口
‧提醒航班取消
假冒航空公司稱航班取消,要求事主轉賬支付改期或取消的手續費
‧發「艷照」
聲稱有事主配偶的開房艷照,或聚會照片,按下連結啟動木馬程式,從手機綁定的銀行卡轉賬
‧親友出事了
騙子主動致電事主,告知「家人出車禍」、「孩子被綁架」、「親屬惹官非」等,要求迅速匯款
‧猜猜我是誰
先讓事主憑聲認人,通常假扮朋友或上司,稱自己急需用錢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