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板球】侍應生變教練 學英文為打波

【庶民板球】侍應生變教練 學英文為打波

在香港,要當一名全職板球員,並不容易。2014年那隊爆冷擊敗孟加拉的香港男子板球代表隊,其時陣中只有八位全職球員。一直至今年三月,港隊的男子板球員才獲得資助,現陣中總算有十五名全職球員。男子隊成績驕人,也尚且如此;對尚在起步的香港女子板球代表隊來說,球員要兼顧板球和生計,自然更不容易。但為了一班死黨戰友,這班球員卻過得很滿足。

香港女子板球代表隊的訓練,許多都在清晨(六點半開操!)、黃昏和周末進行,以配合球員的工作。現時女子隊尚未有全職球員,她們各有正職:有在珠寶公司當客戶服務的、當板球教練的、當全職中學老師的、仍然在學的……現時女子隊由前男子代表隊主教練Charlie Burke統帥,「女子隊現在的狀況讓我想起早期的男子隊。球員各有家庭和事業的考量,每星期只有三次練習。」不過又如何?Charlie後來還是一步一步把男子隊帶上國際舞台。

由侍應生到教練 英文進步神速

賴穎琪現在是板球教練。

港隊其一主力賴穎琪,算是球員當中,比較幸運的一位——由木球會侍應生變為教練。賴穎琪的起點,與板球毫不相干。中學年代絕少參與運動的她,在職訓局修畢酒店管理課程後,便到「香港木球會」——的餐廳當侍應生。然而故事就神奇得像勵志片:本來只負責傳餐沖調飲品的她無心插柳,參加了公司為員工舉辦的板球興趣班,更被教練發現她擊球投球的觸角俱佳,「後來以兼職形式繼續當侍應生,以花多時間練習,這種生活也持續了四年。直至2014年,現在教練Charlie Burke更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香港板球總會當『板球發展幹事』,到不同學校當教練之餘,亦方便自己在港隊的練習。」職業生涯出現巨變,有沒有很掙扎?「倒沒有。板球好好玩,如果失手出局,餘下的賽事就只能坐在場邊觀賽。出局當旁觀者的感覺很差,讓你很想精益求精,不想再錯過比賽。那時候板球已經把我帶得很遠,我就想,不如隨遇而安吧。」
的確,板球讓賴穎琪看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風景,「從前,我英文很差,簡單如what time is it,都考起我。但為了要和不同國籍的教練和球員溝通,便硬着頭皮說很多英文。說着說着,彼此居然可以溝通,英文進步神速!」當然,海外比賽長亦長了賴穎琪的視野,讓她決意要在香港推廣板球,「加入港隊前,我到過最遠的境外地方為台灣。然後不同賽事,把我帶到去科威特、斯里蘭卡、英國、澳洲……我見識到,板球在外國原來如此流行。那次在斯里蘭卡,我們不過在一學校打練習賽,瞬間就出現圍觀人潮。」回到香港,卻是差天共地,「有一次我們主場對尼泊爾,在場觀眾三分二都是居住香港的尼泊爾人,主場港隊的擁躉,卻只有三分一!」

港隊女子板球隊主力賴穎琪畢業後在「香港木球會」當侍應參加員工興趣班後,才第一次接觸板球。自此之後,板球就改變了她的一生,帶她走遍世界。

港隊另一主力Shanzeen說自己像染了「板球癮」。回教齋誡月期間忍著肚餓,也要回去和隊友練波。

巴籍球員 多互動愛食譚仔

這支板球隊,球員背景非常多元。看隊中另一隊員Shanzeen Shahzad與隊友的互動,你看到有血有肉的國際化——而不是那種國族之間相敬如賓,河水唯恐犯了井水的港式共融。巴基斯坦籍的Shanzeen在香港出生,貪靚多口,吃「譚仔」最愛點酸辣,Shanzeen中英夾雜調侃隊友,大家都拿她沒好氣。這位球員,體現了女板隊球員的許多特點:「如果不打板球的話,我會覺得incomplete(不完整)的。剛剛過去的Ramadan(回教齋戒月),回教球員都不用出席練習。但我像上癮一樣,還是照去無誤。但是,好肚餓呀!」練習期間有沒有休克?「沒有!因為我有enough power(足夠能量)!」說罷Shanzeen就大笑。
代表港隊出外比賽,卻有時為Shanzeen帶來身分衝突,「對戰祖家巴基斯坦時,有點awkward(感覺怪怪)。她們好奇怪的看著我,好好奇為甚麼我會代表香港隊。」巴基斯坦是世界板球勁旅,「為著板球事業,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好應該去巴基斯坦打波呀。但是我還是喜歡這裡多一點,I was born in here(我生於這裡)嘛!」

撰文:李寶怡
攝影師:伍慶泉

Shanzeen愛說笑調侃隊友,大家都拿她沒好氣。在板球隊裡,族裔和國籍真的不是一回事。

女子板球隊尚在起步,暫時沒有全職球員,隊員日間都要上班。但教練Charlie Burke還是充滿信心,「男子隊在幾年前起步時,程況也相當類似。但今天他們也打出好成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