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校方昨日就港獨事件表明立場,校長馬斐森在開學禮上稱,港獨不是「一個實際選擇」,又指港獨不符港大最佳利益。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則於同一場合明言:「香港不是中國」,認為在校園討論港獨與香港前途有關,港獨不應成為禁忌。
記者:葉偉東
香港大學昨日舉行新生入學禮,過千名新生出席。港大校長馬斐森向新生致辭時,表明港大擁護一國兩制原則,又指該原則包括對言論自由的保障。入學禮後馬斐森亦會見傳媒,發表聲明,指經港大中央管理小組決議,認為港獨並非一個實際選擇(realistic option),又指港獨不符合港大的最佳利益(best interest)。
馬斐森指港大創於105年前,當時港大已「是作為中國而立的英語大學」,又指港大一直與中國各大學與院校保持「越趨緊密的合作和聯繫」,因此港大為完成「亞洲環球大學」的目標,不應在過程中因港獨議題而分心。
不過馬斐森指,港大的基石為院校自主及學術、思想、言論及集會自由,而此自由亦包括「處理敏感或有爭議的事項」。馬斐森重申「大學不會接受憎恨、冒犯語言、行為或暴力」,指學生應尊重法律,並明白和接受其行為的後果,又稱在這些前提下探討議題才是「健康的辯論」,只要符合這些原則,縱使該議題是如何具爭議,港大亦鼓勵言論自由,管理層不會將宣揚港獨的學生轉介紀律聆訊。
孫曉嵐籲守護學術自由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則於開學禮致辭時強調:「香港並非中國」(Hong Kong is not China),「任何有關香港前途的討論都應該受鼓勵,而不該被禁止,在校園討論港獨亦不應成為禁忌」。孫曉嵐又指「中國共產黨向我們熟悉的香港,施加各方面的政治壓力」,她批評行政長官作為大學校監,干預大學的學術自主並不恰當及政府篩選立法會候選人。
孫呼籲新生不要對港大面對的鬥爭、壓迫及不公義視而不見,守護院校學術自由,亦需保護為捍衞院校自主而付出的人。孫亦指作為港大學生,有權亦有能力決定院校的環境及政策,鼓勵新生「善用自己的所長,貢獻港大及香港」。
香港大學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回應查詢,指認同港獨討論不應設限,又指校方並未解釋情況,「佢冇答得好清楚乜嘢可以講」,教授或怕「中地雷」,「冇乜邊個敢討論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