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今年換屆,選舉於下月4日舉行,今次不單是建制、民主之爭,本土派崛起港獨思潮蓄勢待發。事有湊巧,在拉票衝刺期的關鍵8月,先後有3部不同題材,但同樣隱含社會民生議題的電影上映。月初先有《導火新聞線》講受壓迫的市民終極爆發,月中再有圍城受困的《危城》,壓軸的有以中英聯合聲明作背景的《點五步》。有資深影評人預言,隨着對社會不滿升溫,這類電影將越來越多。就連無綫也重播神劇《天與地》湊熱鬧。
撰文:何永寧
由新晉導演陳志發執導的電影《點五步》,是一個地道香港屋邨仔的故事,發人深省的是電影加插前年雨傘運動的片段。故事發生的時間,正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的那一年,在敏感的8月,教人多了一份聯想。陳志發早前接受訪問說:「拍嘅時候運動(雨傘運動)啱啱開始,過程係同步,(拍)完之際運動都完,最後決定紀錄呢段片,作為時代印記。將呢個年代同80年代掛鈎,因為雨傘運動同每個香港人息息相關。電影講嘅84年係聯合聲明簽署,同樣影響每個香港人,當時嘅年輕人對香港未來未知,到𠵱家由年輕人發起嘅運動。借兩代人嘅緊扣,帶出對未來嘅見證,係部戲最想講嘅事。」
陳志發:信念係要堅持
陳志發表示該段紀錄片拍得非常急,因為運動臨近清場。片末林海峰的聲演「有冇勇氣踏出呢半步?」導演謂是一種信念的堅持:「信念係需要堅持,可能呢一刻未達成,一場波唔得,冇話下場波唔得。有啲嘢只要信念一直有,我覺得仲有機會。」他笑言希望可以將這句話送給每一位香港人,但沒有想過將電影政治化,只是肆意將自己喜歡的事物加上去:「首先呢套戲冇商業投資者壓力,當時整乜都好冇人理,鍾意加乜都得同放膽去講。片尾仲要強調『港英政府命名沙燕橋』。」
另外,《危城》導演陳木勝直言《危》片純以商業掛帥:「套戲訊息係講公義,大家感受到幾多就幾多,電影世界就係咁,觀眾有共鳴,就係佢哋嘅共鳴。」他笑言戲中有一句對白是講公義需要人去執行,單靠講是沒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