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尖線蟲攻陷百種海魚

異尖線蟲攻陷百種海魚

【本報訊】異尖線蟲是線蟲的一種,大多在海中完成繁殖周期後,進入海洋哺乳類動物內,並經由食物鏈帶到魚類等身上。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圖)表示,除三文魚外,有上百種海魚有可能帶有異尖線蟲,包括本港常見魚類如金鎗魚、鱈魚、魷魚、帶魚等。
他指異尖線蟲最長只有約2厘米,加上能夠潛藏於胸、胃、腸臟等多個部位,醫生診斷較困難,或需照胃鏡或腸鏡才能檢查到。由於人類只是異尖線蟲的中途宿主,故異尖線蟲在人體內不會再生長,且只能生存最多24小時,其後受感染的病徵也會逐漸消失,不過若遭鑽穿黏膜,或需跟進治療。大部份的異尖線蟲感染個案集中於日本及荷蘭,或與當地人有生吃魚類的習慣有關。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