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稿件刊出後,承蒙讀者細心,指出我解詩的錯誤。說那一棵下了肚子的大菜,「夢清不怕羊來踏」,並非菜不怕羊踏,而是出自三國時代邯鄲淳《笑林》的典故──「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在詩裏的意思,便是吃了蔬菜而沒有吃肉,故此睡得安穩,不擔心羊到夢裏來踏破菜園了。
這位讀者的善意叫我羞愧,因想起兩個自己喜歡的笑話,講出來聊表愧意。頭一個,大概是出自《清稗類鈔》,說有人讀書不仔細,考試時寫錯別字,將《尚書》中的一句「昧昧我思之」,寫成了「妹妹我思之」,於是考官批曰,「哥哥你錯了」。
次一個早些,出自《皇明世說新語》。說明人張鳳翼刻《文選纂注》。有人問他,這書既然叫《文選》,為什麼裏面還收了詩?張鳳翼回答說,這是梁朝昭明太子編的書,跟我沒關係,請不要問我。對方不甘心,接着問:昭明太子,人呢?張氏說,早死了。對方不能跟死人打官司,只好說,算了算了,不計較。張鳳翼說,就算人家活着,你也計較不着啊。為什麼?因為「他讀得書多」。
第一個故事,曾被老師拿來做過例子,教大家讀書要擇善本。次一個我自己記憶深刻,因為「多讀書」曾經也是追求。染世漸深,自識亦明。既無才具又少耐心,不如終日向紅塵中拋擲光陰。偶爾翻書寫文章,幸而有機會碰上真正讀書多的讀者,好教我多長記性,少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