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感冒藥眼矇 或急性青光眼藥成份阻眼球排水 中年婦高危

服感冒藥眼矇 或急性青光眼
藥成份阻眼球排水 中年婦高危

【本報訊】感冒初起,不少人會自行購買成藥服食,但吃了傷風感冒藥後持續眼矇矇,切勿掉以輕心,小心是由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急性青光眼症狀。眼科醫生指出,嚴重急性青光眼可永久損害視神經,令患者視野收窄或視力下降,有眼球偏短、遠視、白內障、50歲或以上人士尤其女性或有青光眼家族病史,也是患上急性青光眼高危族。
記者:梁麗兒

眼科專科醫生李煒業表示,傷風感冒藥常見成份包括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及抗膽鹼激素(anti-cholinergic),可紓緩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但同時可引致瞳孔放大,有可能堵塞眼球的排水系統,令眼壓急劇上升,造成急性青光眼。症狀包括眼矇、眼痛、頭痛、作嘔作悶、眼白變紅等,嚴重可引致永久性的視力下降或視野狹窄。
中文大學及聯合醫院曾進行研究,分析1998年至2000年間,共接獲72宗急性青光眼個案,平均68.2歲,其中有36%人在病發前曾服用咳水等傷風感冒藥物,懷疑病發與服用藥物有關。

眼球偏短有遠視須注意

亞洲人相對較易出現急性青光眼,估計與眼球負責排水的內角比較狹窄(即前房狹窄)有關,引致容易受堵塞。李指,過往曾有涉及廣東人的研究發現,50歲或以上人士約10%有前房狹窄問題。年紀越大內角出現狹窄的風險越高,尤其50歲或以上。另外,本身眼球偏短、有遠視、患白內障、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及女性等,都是急性青光眼高危一族。
李稱,過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期間,每月平均接獲一至兩宗懷疑與傷風感冒藥物有關的急性青光眼個案,患者大部份為50歲或以上的中年人士,「好多病人誤解食咗傷風感冒就會眼矇,其實好少,反而食完藥有呢個情況,就要懷疑係咪出現急性青光眼」。他建議市民服用相關藥物後有眼矇症狀,應及早向眼科醫生求診,可經眼科檢查作診斷。
一般人踏入50歲後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保障眼睛健康。李指,如有青光眼家族史,無論是否50歲都要做眼科檢查,及早防治青光眼。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