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原來真的會負責聯絡各方的工作!昨天原來有幾位台灣講者來港出席由「香港文化交流基金會」辦的論壇,但中聯辦「發揮」了它的聯絡功能,通知基金會負責人江素惠,請他轉告幾位嘉賓他們即使拿到了簽證也不能入境,「勸」他們取消行程。就是這樣,中聯辦似乎真的成了聯絡辦公室。
令一國兩制不斷走樣
當然,中聯辦絕不僅只做聯絡的工作,它還實際上扮演香港第二管治核心的角色,包括處理出入境規定,判斷誰能來,誰不能來香港。試想想原本負責出入境政策的入境事務處在拒絕台灣訪客上一聲不吭,中聯辦則從作決定到聯絡通知一手包辦,誰才是真正的入境事務話事人不是很清楚嗎?也許,不應把中聯辦稱為第二管治核心,實際上中聯辦的權力比特區政府還要大,還要全面,它該被視為第一管治核心才對。
只是,不管根據《基本法》及香港法律。中聯辦都沒有權力介入香港的內部事務包括出入境政策,更不要說越俎代庖,一手決定拒絕台灣學者、政界人士入境香港。今次的事件是徹頭徹尾的越權,是中聯辦肆意破壞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事情的嚴重性跟較早前「強力部門」來港強行擄走「銅鑼灣書店」職員李波不遑多讓。我們必須強烈譴責中聯辦的胡作妄為,認為北京必須盡快全面糾正這種錯誤的做法,不然中聯辦及其他北京駐港機構將進一步介入,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令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不斷走樣、變色。
《基本法》第22條說得佷清楚:中央政府各部門、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均不得干預港特區根據《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中聯辦不過是中央政府駐港的聯絡機構,它當然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干預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務。此外,《基本法》第154條列明特區政府對世界各國或各地區的入境、逗留和離境可實行管制。也就是說,管制旅客出入境的權力在特區政府的入境事務處,不是國台辦或中聯辦。今次由中聯辦、國台辦越過香港入境處自行決定拒絕幾位台灣學者及政界人士來港已至少違反了兩條《基本法》的條文,甚至可能違反本地法律,怎麼能對他們一聲不吭,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呢?
加深台朝野對港反感
從憲法,法律上看今次決定固然錯,從政治上包括港台關係、兩岸關係上同樣錯得厲害。才不過幾年前,當時的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曾公開說,歡迎台灣不同政治光譜的人來香港旅遊、觀光、交流開會,讓他們看看香港的一國兩制運作是如何開放、順暢,發揮一點點示範及統戰的作用。今時今日兩岸形勢有變,香港的統戰示範作用大減,但即使如此也沒必要把台灣的政治人物特別是綠營的人物拒諸門外,阻撓他們來港交流。這樣做不但令台灣民眾及政界更輕視香港,更鄙棄一國兩制,並將削弱兩個地方的了解交流,長遠而言對台港關係的發展並不健康。
而且,今次拒絕入境的已不僅僅是綠營或民進黨的人物,還添上國民黨的前發言人楊偉中。要知道國民黨跟北京的關係向來友好,前任黨主席及總統馬英九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年初才碰過面,現主席洪秀柱對兩岸統一,對一中議題更是熱心非常。現在中聯辦、國台辦連跟大陸友好的台灣政界人士也擋在門外,這只會加深台灣朝野對香港的反感與提防,只會令台港之間溝通渠道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暢通,對雙邊關係肯定不利。
也許,中聯辦及國台辦是擔心台灣尋求獨立的意識影響香港,令港獨思潮進一步蔓延。可是,這種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根本沒有效果。本地新生代跟台灣新生代在網絡上早已有密切聯繫,經常互相交流及聲援,即使香港不讓台灣的政界人士來港也擋不住這種密切關係。更何況香港政界人物到台灣仍然相當自由,參與交流活動沒有甚麼攔阻。換言之,台灣的政治風氣及意識仍能有效影響香港,中聯辦、國台辦只是枉作小人而已。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