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孤獨症」為內地網絡用語,意指一個人雖然給人生活美滿、十分開心的感覺,但其實內心常感孤獨。「外向孤獨症」有8個特徵:
1.手機不離身,隨時可以與各種朋友保持很好的聯繫,還會經常發給朋友一些好笑的東西,讓別人開心。
2.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很會揣摩別人的心思,會按照對方喜歡的方式相處,讓人感覺很舒服。
3.從小懂得很多道理,經常可以用這些道理去開導別人。
4.有時候可能會為一點小事情,表現得很敏感,但發生大事時,也可以非常的鎮靜,臨危不亂。
5.可以爽朗的笑,也可以坐在一個角落默默的不說話,靜觀一切。
6.會因為別人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表露在臉上,甚至還會臉帶笑容。
7.安慰很多人,在親友眼中是個很少煩惱且善解人意、願意安慰並助別人走出困境的人,但自己需要時卻沒人安慰。
8.經常會想起過去、傷感過去,對現在總是有些不滿,有時甚至會沒有理由的哭泣。
你中了多少項?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外向孤獨症指數有多高,還可以接受色彩指甲油心理測驗,看片就能試試!
其實,「外向孤獨症」並不是精神疾病。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接受《蘋果》訪問時就強調,在醫學上並沒有「孤獨症」或「外向孤獨症」這樣的性格障礙或問題,這不能說是病,可能是在某種文化或潮流下產生的性格,或令人容易有這些傾向。而「外向孤獨症」這名稱與上述8項條件沒多大關係,因為會這個介意別人感受的人應不會孤獨,「我反而覺得8個主要係講對於人際關係比較敏感,中國人一般都係,尤其是信心唔夠,就會更加敏感人哋點睇自己」,所以這可看出3點,就是信心不足,又要衝出來要外向,又因沒自信而很少朋友。
但他認為,這詞滙在內地會很有吸引力,因為內地的生活、文化要求人健談、有自信,所以很多人好外向,但同時內地很多年輕人沒有多少真心朋友,這孤獨與以往實行的一孩政策有關。香港人則較少會有這種情況,因為大部份人都有兄弟姊妹,自少學懂與人相處,且香港社會不會因一個人內向就忽略他。不過,就算中了這8項條件也不用怕,因為性格沒有對錯,只是多認識自己,能多點留意自己長短處,將長補短,別太介意別人的看法。
東森新聞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