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組別讓鳥籠政治永續(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功能組別讓鳥籠政治永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傳統香港的普選倡議者,就算不是對功能組別恨之入骨,也肯定沒有好感。另一個他們想除之而後快的,就是分組點票制度。
坦白說,假如連政府的提案也要經分組點票通過,這種制度絕對公平,也值得保留下來。「嘩,咁樣即係乜都唔使通過啦!」無錯,立法會的功能,本來就是一道閘門。有共識的政策議題才可以通過,沒有共識的就不能通過,那又有甚麼問題?認為立法會是橡皮圖章,要事事盡信行政機關的前設,才是今日行政立法關係惡劣的始源。
「連政府提案也要經分組點票通過」其實過去我在不同的平台也提出過這個命題,但我也清楚明白到,無論是政府抑或政客,其實只要是他們希望通過的法例,有沒有共識根本不是重點。說得難聽一點,絕大多數的香港政客,都是未奪權的獨裁者。

對政府立場照單全收

只要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其實大權在握的行政機關,理論上可以在一夜之間令香港變成極權社會。但多得英殖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官文化,官僚大多數時候都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惜,自從董建華推問責制,加上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來的文化改造,公務員政治中立已經不再存在,此制度內的最後一道防線崩潰,也是近年政府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之起因。
立法會的功能,就是在日光下對行政機關作出制衡,同時也是社會不同價值觀的結算所。原則上,每個選民有同樣權重的投票權,最能反映社會整體的利益,這亦是為何普選倡議者對功能組別反感的原故。
曾幾何時,我也相信功能組別或許真的可以促進均衡參與。可是經過多年來的觀察,功能組別代表的水平不見得比直選的更高。透過小圈子選舉晉身議會的功能組別議員,總是忘記了自己在立法會的一票,與別的議員權重相當。換言之,對社會各項議題,他們亦有相當的義務,去為香港整體最大利益作出獨立判斷。可惜,在絕大多數的情況,功能組別議員對與他們代表的業界沒有直接關係的議題,往往將政府的立場照單全收。結果令整個界別也綑綁變成了建制派保皇黨。事實上,不少在功能組別有投票權的選民,除了業界利益以外,一樣關心香港其他社會議題,他們對功能組別議員的期望,也不只是捍衞小圈子利益。
功能組別的存在,背後思維其實與法西斯社團主義(Corporatism)同出一轍。執政政府將社會分割成不同的專業和界別,然後以利益交換對統治的支持。當年英殖時代,功能組別的存在,是為了吸納社會各界的支持。時至今日,功能組別仍然有同樣的意義,只不過是效用大減。甚至乎可以說,功能組別成了特區的原罪之一,也是一種負累。
今次立法會選舉,不少功能組別議席有角逐的情況,反而有關功能組別存廢,卻近乎完全沒有人談論。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傳統的普選倡議者,已經不再是政治的主流。功能組別的變相合理化,只會令香港走向永續的鳥籠政治。
我明白,本土和講獨派的眼中,世上只有一個問題的根源。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的政制問題,內在的機制的變異,令香港的獨特性逐漸流逝。悲觀地看,按現時的政局發展,香港與中國大陸同化,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