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聽聞很多國家在專注於擺脫債務。但實際上,去槓桿化在哪裏?也許我們可以爭辯說愛爾蘭已成功去槓桿,我們猜測希臘亦然,但自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似乎大多數國家並未真正完全戳破其債務泡沫,而事實上,很多國家甚至是加重了自身的負擔。
如果考慮全球範圍內非金融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我們會發現2008年時開始略微高於200%,如今該比率已上升至將近230%。因此,從全球來看,根本就沒有去槓桿化。從國家層面來看,大多數國家已加重負擔。
當然,一直以來該比率已有所降低,而且債務庫存的絕對增長已在減緩。但請記住一點,我們正在討論債務佔收益的比率。因此,不只未償還債務顯得重要,分母,或者說全球收益,也顯得很重要。鑑於全球增長(即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已顯著放緩,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持續上升。應闡明的一點是,該增長主要由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政府及其寬鬆措施推動,而私營部門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整體上維持不變。
雖然私人經濟已整體上去槓桿,但我們認為整體的債務水準依然居高不下,而且還是經濟活動的沉重負載。幸好,多虧了全球各央行的行長,同一時間的債務服務成本仍處於歷史低位。但這能永遠持續下去嗎,不能吧?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認為這將繼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而投資者應該仔細關注去槓桿化缺乏進展所造成的影響。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
Copyright©2016。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版權所有。
本文之發行人為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亞洲)有限公司。本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其內容顯示本行在刊登日期之見解。文內所提及的證券只作參考用途,並非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的建議。
投資組合不一定在任何時期內持有所述股票。本文的意見可因應情況修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本行對文中所載之推測不會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本行亦不會就閣下使用本文或本文之任何資料、推測或意見而引致閣下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責。本文並未為香港證監會所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