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年,評述「我忘了是那個馬拉松」時,我問身旁的專家,為何鏡頭上這位健兒在終點前才喪衝呢?他冷笑一下。然後,以真•長跑教練口脗說:「如果他是我的學生,我一定罵他,因為最後一百米仍有力突然提速前衝的話,證明他之前沒盡力,職業的不會這樣跑。」世上有一種音,叫一錘定音,這位教練叫葉啟德。
我把這個故事pack進行李箱,帶到里約來。16日,過去了,閉幕禮在巴西這邊直播結束後、放下耳機及麥克風的一刻,猶如放下一塊大石,然後與身旁戰友們high five,並叫了一句:終於完了!我想說的是,我幾乎耗盡了所有。是的,我沒有多餘的力氣。這算是做到葉教練所說吧?就如一架F1戰車,衝過終點後無油是常識。
盡油是基本,沒甚麼了不起。好與不好,輪不到我來說。況且, 那只是相對,換個時代、換個場景,結果大不同。今次奧運最大收穫,是重拾「十上十落」的團隊感覺。當自由身的體育評述蠻自在,唯一的骨頭是頗為獨來獨往,猶如無腳雀仔「講完鬆」。首次擔任奧運外景主持及記者,老老竇竇我獻出無數第一次。如果不是有監制、導演、攝影、寫稿、收音、助導、PA、幕後一班技術人員的意見及實際幫助,那有空間讓我做到自己想做的故仔?有一種英雄叫無名,是他們提醒我「team」字無「i」。
然後,我又回到原點。在冰凍的VO房,對着一個「芒」自說自話(哈哈)。如果奧運是一個常態,也只是208周才一次的常態?其實不然。還記得李慧詩(灰衫)的傷口嗎?乒乓球隊與葉姵延的眼淚嗎?伍家朗的「狠樣」嗎?嫌煽情的話,也可以記着別做孫楊口中的King。奧運精神,根本就是香港精神,從來都在生活裏面。只是,我們善忘吧。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