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乒乓球小將杜凱琹和何鈞傑,在場上或在鏡頭前,都會給人一種沉默寡言的感覺。原來球場以外,兩人都是個貪玩、愛吃老麥和愛笑的年輕人。這對同是19歲的乒乓新星,經歷首次奧運舞台後,將來又是怎樣的人生呢?記者/攝影:盧曉君
凱琹用「夢」字來形容今屆里奧,雖在女單16強不敵應屆冠軍中國的丁寧,女團亦在八強被德國淘汰,但取得團體賽三場單打全勝的她,比賽完結一刻終於哭了,賽後沉澱了數天,她說:「好像做了一場期待已久的夢,那天我哭,其實是因為我真的不捨得奧運就此打完。」
鏡頭前的凱琹,被人認定是「怕醜女」,她卻自認是貪玩的人:「出發前對奧運很模糊,所有事都是未知數;抵埗後就發現所有事都好新奇,好好玩。加上教練指我比賽時要與性格合一,在比賽中大叫,某程度上令自己感覺像玩。心無雜念,單純地去享受比賽,我的發揮會更好。」
下屆要擔大旗
說到下屆東京奧運,當然是未來四年繼續奮鬥的目標。凱琹坦言對今屆奧運有點不滿:「今屆始終有帖姐(帖雅娜),加上我是隊中年紀最小,沒有包袱。但四年之後,我與李皓晴要擔大旗,到時候壓力就不一樣,所以要用四年時間去努力,世界排名打入前10。」她又指曾幻想過在全球直播的開幕禮中,如其他運動明星一樣有人邀她合照,但感慨香港運動員知名度難與國際體壇明星相比:「你問一百個日本人,福原愛是誰,相信一百個人都會知道。」凱琹指要做到「活着是有價值」,只要變得更好,自然會有人認識。
至於作為男隊第三球手的鈞傑,今屆里奧只出戰男團賽事,最終八強止步。以「興奮」來形容奧運的他,對首屆奧運的表現已感滿意。最令他深刻的就是在開幕禮,見識到何謂大型體育盛事,更見識到星級運動明星,他說:「看到這些明星,都會成為自己的目標。」
不過在訪問中,隨便問了鈞傑一句,若要再選一次,你會選乒乓球嗎?何鈞傑的答案連坐在身旁的凱琹都大感驚訝:「不是說乒乓球不好玩,而是這項運動沒有足球或籃球的關注度高,足球員一個月的薪金可能比你打一世乒乓球多。」不過,鈞傑仍熱愛乒乓球,只是他要為將來生計打算,成熟程度與19歲的年齡不太相襯。
錢買不到的成功感
縱使是屬於現實派的鈞傑,展望下屆奧運,還是有一份運動員的熱情:「奧運始終是運動員追求的夢想,很喜歡可以在乒乓球上努力之後勝出的成功感,贏過一次就能證明你是可以的,便會有更大的動力。這種成功感,錢當然不能買得到。一項競技運動,兩個人都想贏。若最後能夠勝出,那種感覺要親身體會才明白。」
19歲的你在做甚麼?他倆已經完成奧運,四年後會努力爭取再戰東京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