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十色:fb世代的奧運態度 - 安裕

五環十色:fb世代的奧運態度 - 安裕

過去兩個星期,電視裏的奧運是影像奧運,看到的是誰勝誰負出界入界、大步衝線觸池埋邊,頒獎之後兩無拖欠各行各路。至於比賽牽扯的民族主義嫌於硬生夾帶,對facebook世代來說,國族榮耀早已過時。閱讀本屆奧運,突出印象不在賽場,而是場地以外傳統話語權的權威旁落。社交媒體高速發展,人人皆可評頭品足暢所欲言,儘管有沙有石,然而大體仍能做到態度立場與紮實內容兼備,昔日的泛泛而談從今之後難以立足。
萬千貼文帶出facebook世代價值觀,其實就是不受拘束的言論空間。費斯累積23金、保特連環9金、李慧詩勇戰賽場、港乒隊力戰而負、林丹李宗偉之戰、孫楊事件、女子5000米選手互相扶持等,網民的評說比起吵耳不堪的電視評述有heart兼獨到。貼文廣獲萬千網民like與share,言談有智慧而非民粹的為數佔多;人們得以從中看到facebook世代的廣袤視野,比起舊日咦咦哦哦的一套入骨入肉。
費斯保特連環奪金網民固然熱捧,林丹李宗偉準決賽一役,更見超越地域的欣賞激情。最終李宗偉擊敗林丹,交換戰衣一刻,網民對兩人識英雄重英雄的付出不吝給like。後續的男單決賽,網民對李宗偉不離不棄,這非憐憫失意一方,而是對絕不認輸的戰鬥精神加冕,顛覆了積非成是的「成王敗寇」刻板定見。至於孫楊事件,大陸官媒把泳手之間的口水戰及爭拗炒作成為民族主義議題,受眾在雜音之中或對前因後果不甚了了,然而網上的眾聲評論有助理清事態,誰對誰錯一目了然,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式的「理性中立」遭到遺棄。
社交媒體上的網民有其新世代價值觀,金牌或許是參照系數,但不是全部。由此,必須一提是網民對港隊的衷心支持,從而促動巿民關注港隊健兒。李慧詩李皓晴杜凱琹一舉一動,網民關注的不僅是眾口comment,而是同根生的「我們都是香港人」關切。新世代對本土運動員的支持,不妨視為社會特別是80後對香港的擁抱。這些可以溯自喜帖街重建與皇后碼頭存廢爭論萌生的本土情懷,年來以各種形式存留至今,在奧運一役抽枝發芽,成為年輕一代心曲。
戰後多個世代的奧運有其各自意涵,五十年代是歌頌重建家國的努力;六十年代是經濟起飛下的自我肯定;七十年代是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的二度起飛;八十年代則是第三世界國家奮起。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倫敦奧運是回到人類現代文明的起點,而里約熱內盧奧運則是新世代不受羈束的彰顯。剛過了的周日,《紐約時報》刊登巴西聖保羅巿報章《O Estado de Sao Paulo》專欄作者Vanessa Barbara的文章,從她如何因批評巴西主辦奧運而被責「叛徒」說起。文章不長,值得細讀,然其中帶出的新世代無畏無懼、勇於表達的自由意志,頗有過去兩星期在社交媒體遊弋的感受。
52年前的8月底,日本正為即將於當年10月舉行的東京奧運進行最後準備。那次東京奧運,帶給世界的是在廢墟重建城巿的體育盛會,日本從此進入經濟發達國行列;4年後的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為資本主義第二號經濟大國。2020年的第二次東京奧運,會否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觀乎里約熱內盧奧運閉幕典禮日本小試牛刀的亮招,聖火熄滅之後,是另一輪期待的開始。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