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孚新邨於1997年曾經發生過奪命大火,導致9死38傷,死者包括已故音樂人黃霑的母親。今次火警亦與該次火警一樣引發煙囪效應,險令居民無路可逃。有居民指出因日常貪方便,各層垃圾房或會門常開,疑因此導致濃煙四散。亦有區議員表示美孚新邨有不少居民是長者,防火意識較薄弱,促請管理公司改善管理。
垃圾槽被指不合時宜
受今次火警影響的美孚新邨第5期,在蘭秀道1號及3號大廈設有兩梯8伙,各層後樓梯均有垃圾房。垃圾房有木門,門外貼有告示提醒住戶丟垃圾後順手關門,同時亦有防煙門分隔梯間與住戶單位。
《蘋果》記者登樓查看,所見各層防煙門大致關上,但大部份垃圾房門卻打開。
住戶梁太直認大廈垃圾房門經常打開,是居民「貪方便呀,有時垃圾塞住又會閂唔到,住客問題唔關其他人事,度度都係差唔多啦」。對於火警中消防亦發現有人在垃圾房棄置石油氣罐及雪種氣罐,另一街坊梁生說:「累死人呀!咁大幢樓丟啲咁嘅嘢!」
深水埗區議員伍月蘭指出,礙於美孚新邨是較早期落成屋苑,各大廈的平均樓齡已經超過40年,除了當年大廈垃圾槽的設計不合時宜外,屋苑內不少居民更是長者,防火意識較薄弱。
伍月蘭又表示:「好似今次火警事件咁,竟然仲有居民話搭升降機逃生嘅。雖然大廈設計有垃圾槽冇得改,但係咪可以從防火管理着手呢?起碼確保垃圾房門、防煙門時刻關上。」
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前主席劉志健亦表示,當年美孚新邨設計的垃圾槽,不能說是設計錯誤而容易產生煙囪效應,「問題係有冇適當使用設施,好似話垃圾槽口係咪揭起咗、壞咗冇理;垃圾房門、防煙門係咪冇閂,呢啲都需要處理」。
■記者文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