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贏獎牌贏不了尊重

學者:贏獎牌贏不了尊重

【本報訊】中國自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至今已第九屆,以往爭金奪銀銳氣十足,盡顯大國霸氣。但有學者指,中國雖可在賽場贏得不少獎牌,中國選手卻不受人們的欽佩和尊重,因為中國獎牌中的水份和不公平性,影響了其含金量。

選手靠國家財富堆出來

流亡海外的中國問題學者曹長青撰文指,中國舉國體制是「宮廷體育」,北京有學者透露拿一面金牌代價要1億美元(約7.75億港元),2008年北京奧運更是巨額投資不計成本,爭金牌第一。西方跟中國相反是大眾體育,如美國沒有固定國家隊,只是參賽前選拔組成。
美國女足贏過3次世界盃、4次奧運金牌。美國人口3.3億,女足註冊球員有300萬人;而中國14億人口,女足註冊球員才幾千人。中國傾國家之力培養選手,美國則是私人訓練,所以中國拿金牌,世人都知道是靠國家財富堆出來的,很難贏得真正的敬佩。
其次,比舉國體制更不公平的是,中國運動員在國家支持下大規模使用禁藥,包括前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後國家體育總局長袁偉民,以及中國國家隊醫藥組長薛蔭嫻等,都公開坦承這個問題。專制國家需要強力鞏固專制統治,而運動員奪金,大概最能體現強力。
曹長青表示,這次里約奧運,世界輿論對俄國隊毫無敬意,甚至有敵意,對中國隊也類似態度,就是因中國跟俄國一樣禁藥醜聞不斷。他說:「贏金牌是為了贏榮譽和尊嚴,但靠造假,靠歪門邪道,永遠堆不出真正的榮耀,更堆不出尊嚴!事實上,只能適得其反!」
■記者陳永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