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落實,自己最奇怪的是依然有相當多人對於AH差價收窄有憧憬,完全沒有汲取滬港通滑鐵盧的教訓。
A股貴、港股平,理論上水向低流,應該是沽A股轉投H股,可是滬港通這條路開通了就快兩年,相比本身H股貴一倍以上的A股依然有一大堆,市場效率只有少許的改善,情況令人費解。
我的解釋是A股閂埋門吹泡沫吹了20年,等同一個巨型龐氏騙局,假如有人大規模背叛篤爆泡沫,成個內地金融業,包括保險、資產管理及證券行都唔掂,唯有繼續死頂爛頂,以中國現時條件,絕對不可引發一次大型恐慌。由於中資金融機構的背後老闆都是阿爺,要眾志成城維持秩序並不難。反而H股貨源在香港人及外資手上為主,棄A投H,無疑是派彩給外人,百害而無一利。
阿爺的如意算盤應是博A股加入MSCI,外資屆時焗住要高位接貨,來減輕泡沫爆破的危險,深港通開通的最大目的,不外乎加快這個進程。而在目前到深港通開通之間,A股應該會處於半生不死的狀態,繼續在高位頂住,但又不易再升,無謂增加托市成本。其實阿爺這個策略也有些功效,即使AH差價大,依然有一大堆人買A股ETFs,證明香港人以及外資,投資的水平實際上亦不高。
所以A股高昂的水位,對於港股的參考價值並不高,甚至國內要預留資金繼續力頂A股,不會有太多閒錢。何況國內投資者更加接近那些上市公司,比我們明白他們的處境,以現今中國宏觀經濟的平淡狀況,新經濟生意又盡歸幾間王者,明知中小企沒有前途,何必下來香港解救那些莊家及股民。
傳媒不斷吹捧二三線只是一廂情願,思維太過正路,香港股市肯定不會深圳化,連上海化也做不到,憑甚麼可以那麼樂觀。中資落香港,只會集中買那些貨真價實的大藍籌。
滬港通南下買到就快爆額,我們也感受不到炒風,AH差價收窄的狀況,只是出現在大股,就證明了細水長流,以及買盤主力在藍籌。A股仍然是一個泡沫,這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其實是唔知點收科,憧憬中資南下再吹另一個泡沫,根本完全欠缺理據。自己從來不信中資有能力再亂花錢,否則亞洲電視當日也可以搞得有聲有色,唔使執笠。
阿飛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