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聖人之城」如佛羅倫斯

馬里「聖人之城」如佛羅倫斯

早在12世紀已存在的通布圖,是橫越撒哈拉沙漠路上的貿易重鎮,是古代馬里王國的主要城市,15、16世紀為黃金時代,是經濟、文化和伊斯蘭學術中心,有如歐洲文藝復興時的佛羅倫斯。當地亦因有眾多伊斯蘭聖賢長眠當地,而被稱作「333聖人之城」。

古陵墓被毀後一片頹垣敗瓦。路透社

先賢陵墓被視為聖地

專家指該些聖賢死後由家人、追隨者安葬,吸引不少人去墓前拜祭求助,一些超迷信的甚至毀墓盜骨,其他人於是為聖賢們修建像泥盒子般較堅固的陵墓,流傳至今的16座陵墓於198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馬里人以至西非和中東各國的穆斯林,至今仍視這些陵墓為聖地,不少人會去求雨、求姻緣等,極端分子為掃除迷信思想,因而毀壞了14座陵墓。
在法國與馬里部隊趕退極端分子後,UNESCO及多個國家與組織出資,為毀陵墓展開修復,工程在前年春天展開,由當地工匠用傳統方法進行,並參考大量舊照片及諮詢當地長老,以盡量重現古墓原貌。去年已竣工。
至於1440年落成的西迪葉海亞清真寺,則因相傳該寺一道門要到世界終結始可打開,因而招來極端分子破壞。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