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晚上,空襲過後,一群男人在大樓救出一個男孩,放到救護車上。憑着車上的燈光,我們才看到男孩Omran Daqneesh的樣子。他的頭髮像很久沒剪過,又長又厚;滿臉灰土,額角還在流血。
像所有中東孩子一樣,五歲的他也有一雙大眼睛,但與其他慧黠小孩不同,他的眼神空洞、茫然,似乎是盯着某處,但又什麼都沒看見。
他被抱到救護車裏,驚魂甫定,摸摸額角,一看,手上都是血。他不知怎辦,便擦到椅上。五歲的腦袋,不能理解眼前的一切。打了五年的內戰仍未平息,25萬人死去,其中不少是小孩。
他無數同胞已投奔怒海,逃往歐洲。但一個五歲小孩,應冒死走入黑夜的大海,還是躲在家裏,等待空襲炮火降臨?這是每一個敍利亞父親母親的生死抉擇。
歷史上,結束一場戰爭的,有時是手無寸鐵的小孩。越戰時九歲的潘金福,家園被轟後衣服着火赤裸在路上大哭逃命,經典照片扭轉了越戰的結局。
我們都希望奇蹟重演。三歲的Alan Kurdi,去年與家人由敍利亞逃到希臘時不幸遇溺,伏屍沙灘,照片令無數人心碎,但戰爭繼續。阿勒頗男孩的片段,一天之內被輾轉相傳,又有人再生期望,但愁緒隨即被奧運新聞「消化」。
到底要死幾多人,戰爭才會停止?還要幾多小孩感動世人,世人才還小孩一個平靜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