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向上游:成名 - 馮睎乾

默默向上游:成名 - 馮睎乾

洛:「越是無名,越是可怕。世人總不明白臥龍潛伏,一飛沖天之理。寂寂無名,幹起大事來……總較方便。這就是我……還沒名揚天下的原因。」──2008年洛在電郵引述網上的一句話
(承上篇)中學年代,洛有次做功課,老師只要求搬字過紙,洛偏別出心裁,破格地繪寫一本畫冊,圖文並茂,花的心機比同學多,卻被老師評為D級。這種事一而再發生,洛終於明白:要成功,務必遵守潛規則。洛加入豆瓣後,第一時間便鑽研它的潛規則。他用豆郵結識那裏的「意見領袖」,向他們討教;掌握了各項規則後,洛便為我們的網誌建立群組,在那裏轉貼我和友人寫的文章。我忍不住潑冷水:「香港的Blog在大陸被封了,讀者看不見,我們又沒名氣,小組怎會有粉絲?」
洛說:「你之前告訴我,只要把數字推高到Tipping point,它便會自然形成一個漩渦,把人吸進來。我想玩這遊戲。」我無言以對。其後數日,洛每天邀五十人關注那小組,自己又開了很多「馬甲」,以不同身份加入,令小組看上去「反應熱烈」。短短幾日便有二三百人,當然大部分是假的。一星期後再看,竟來了四千人!我立即發電郵問洛:「傻的嗎?你居然開三千幾個馬甲?」洛說,除了頭三四日廣發邀請外,他甚麼也沒再做,之後的粉絲都是真的。不久,當張愛玲小組也不過五千粉絲時,我們這幾個二打六已經過萬。Tipping point?我隨口說說罷了。
洛反過來給我分析:「這麼多粉絲,應該不因為你們的文章,我相信大陸網友是誤會了,以為這是香港人的官方群組,所以被『香港』這光環吸引過來。其實成名只需要一個光環,沒有人會在意那是不是真的。」人生如夢,網上的人生更是夢中夢。洛很快厭倦豆瓣,而這個小組也從此成為一件無人認領的舊玩具,繼續在網海浮沉。(十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