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擬建80億元發電機 料電費增5%

兩電擬建80億元發電機 料電費增5%

【本報訊】港燈和中電計劃各自興建一台天然氣發電機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估計天然氣發電機組造價合共達80億元,勢令兩電資產膨脹,未來加價本錢更高。WWF促請港府扭轉思路,外國電廠和香港經驗顯示,投資在節能慳電,比使用昂貴天然氣、核電發電更便宜,亦減緩電廠為應付電力增長,大灑金錢興建新機組。

WWF促投資節能

港燈早前公佈擬建一台造價逾30億元、發電功率達350兆瓦的機組;中電今年起在龍鼓灘興建一台600兆瓦的機組,至今未公佈造價,預計3年後落成。WWF助理經理古偉牧指,中電機組規模更大,估計造價逾50億元,兩台80億元造價機組落成後,料為電費帶來約5%的加價壓力。發電機組的燃料費高昂,按中電資料,用天然氣生產一度電成本85仙、核電每一度電成本要50仙。
他指天然氣、核電發電成本昂貴,投資在節能更便宜。港府在2009至12年推出4.5億元「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每年節省1.8億度電,按措施成效持續6年推算,政府每投資42仙,便可節省一度電。

古偉牧批評兩電2014年只投資1,900萬元慳電,相比電費總收入458億元,只佔0.04%。參考美國加州發電廠PG&E例子,2013年投放6.6億元在慳電,成功減少87兆瓦發電容量,減慢興建新的發電機組。
中電反駁香港是人煙稠密的垂直形城市,逾五成人口在15樓以上居住或工作,把外國模式全盤套用並不適宜。預測電力增長時,節能趨勢是考慮之一,不能完全抵銷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的電力需求。港燈稱,已把管制協議中能源效益獎勵制度所得回報投入節能基金,5年內撥出2,500萬港元。
現時管制協議無規管兩電投資慳電比例,WWF建議港府與兩電商討新一份管制協議時,規定電力公司將1%電費收益用於慳電。
環境局回應稱,正與電力公司商討新的管制協議,目標為消費者爭取最好的條款,會考慮加入適當機制,使電力公司加強推動能源效益及節能的工作。港府重申確保有實際需要才批准發電機組項目,避免過大、過早、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投資。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