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程,看似天下太平的氛圍還有三兩天,聖火熄滅之後或者很快就不是這回事。說的是在里約熱內盧奧運這兩星期,世局基本上到這刻是平靜當中隱見波濤。人們不可能天真地以為一場奧運就能改變衝突軌迹,歷史上,短暫的和平在大型國際賽事或盛會期間出現的不算少,就像越戰期間的農曆新年停火、中東在聖誕期間的短暫停戰。不過,節慶之後戰火重燃,甚至是停火期間一直仍在打。
奧運不可以阻擋殺戮,奧運期間仍然戰爭是曾經發生的。1980年莫斯科奧運的兩個星期或之前,蘇聯並沒有因為奧運從阿富汗撤軍。侵略所得的巨大地緣政治利益是不能取代,儘管美國、中國等國杯葛莫斯科奧運,蘇聯向西方炫耀國力的黃金機會成為泡影,但阿富汗的蘇軍依然槍炮不停。
古希臘有奧運休戰(Olympic Truce)之說,是指除了主辦城巿不受攻擊,選手和觀眾在往來奧運的旅途期間要受保護。之後,這才發展到「創造對話與和解的窗口」這一層次,但實踐證明,「對話」與「和解」都是形式重於一切。
里約熱內盧奧運之後或目前這段時間,最凶險的地區危機是在歐洲。俄羅斯與烏克蘭僵持,俄軍俘虜烏克蘭特工,指他們企圖潛入克里米亞破壞;俄軍則把防空導彈調到克里米亞部署,劍拔弩張。朝鮮半島情勢也緊張,奧運前夕北韓發射導彈跌落日本專屬經濟水域,日本防衞相發出「導彈摧漽措施命令」。
奧運的和平氛圍在現實世界是虛擬及不真實,意識形態衝突的短期消弭,不代表奧運後的世局就是如此。在里約熱內盧奧運即將成為歷史名詞的未來幾十個鐘頭,賽場和選手村的和平氣氛相信仍是可以親身領略;過了之後,回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日子,打仗,只待的是一聲令下。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