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係「失魂雞」 - 李碧華

全部都係「失魂雞」 - 李碧華

近日網紅神曲《雞,全部都係雞》,歌詞重複又重複。「雞,全部都係雞,全部都係雞,全部都係雞,全部都係雞……」直到地老天荒。不但惡搞、洗腦,還有衍生版本(例如天鵝湖變成「天雞湖」,又成為「太鼓次郎」擊鼓遊戲配樂,等等),半夜找來消遣,笑死。
雖然大家有點對不起經典原曲,法國作曲家Paul de Senneville於1987年創作的"Marriage D'amour"(《夢中的婚禮》),這鋼琴名曲浪漫神聖又深入民心,原來很多小朋友學鋼琴時都彈過,一聽旋律就能與雞詞配合,因為人人都有印象,不必洗腦早已入腦。各惡搞之作真是五花八門,香港人創意無限,又可恨又可愛。
農曆七月鬼節,當然可以演化成「鬼,全部都係鬼……」,但不及「雞」有意思。
適逢立法會選舉,本版同文均表示論壇無聊、雜亂、失格、醜陋,我那天沒有慎入,亦中招。看某些居心叵測騎呢怪物滿嘴廢話潑婦罵街語無倫次,畫面又跳至6 8 9及那庸劣廢柴班子的嘴臉,均屬「雞,全部都係雞……」──中國人把娼妓目為「雞」,但人家出賣的是肉體,政治雞出賣肉體加靈魂,是名副其實的「失魂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