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答「關事」,麥醫生便是抽水;如果答「唔關」,仲衰,是維穩、護短,幸好,這事故發生在1,500年前。
西元五世紀,羅馬帝國逐漸步向覆亡,其起因眾說紛紜,最出位要數醫史學家提出國民集體飲鉛水中毒之說。鉛是重金屬毒素,能影響人體多個器官,造成疝痛、貧血、腎衰竭、不育、神經麻痹、癲癇、譫妄等併發症,甚至死亡。撇開毒性,鉛其實好使好用,它是開採銀銅礦的副產品,所以十分便宜,而且質地柔軟,能輕易鍛造焊接成各種器皿或部件。在羅馬全盛時期,鉛的需求量估計達每年十萬噸,主要用於鋪設輸水管及儲水池(注:化學周期表鉛的學名Pb是取自拉丁文Plumbum,水喉匠plumber傳統上也是用鉛製物料),故此羅馬人飲用不折不扣的鉛水,科學家曾分析古代排水口的沉積土壤,發現當年食水含鉛量竟達天然水源的40倍。
羅馬人也愛用鉛製盛器提升酒的質素,劣等葡萄酒帶酸味是由於過度發酵產生的醋酸,假如用鉛壺儲存,便會透過化學反應生成醋酸鉛(Lead acetate),後者帶甜味,使劣酒頓成美酒。醫史學家推斷,鉛水加上鉛酒,令民眾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結果,偉大的帝國便轉盛為衰、逐漸枯竭了。
以上純屬憶測,羅馬鉛禍實際上有多大殺傷力?古代醫學文獻詳細記載了急性鉛毒(Plumbism,多見於礦工),卻鮮有談及慢性中毒,這與醫史學家推測「全民皆鉛」的高發病率並不脗合。考古學家亦曾量度古羅馬骸骨的含鉛量,與現代城市人相比,我們的竟是前者兩倍以上--拉勻一世後,大家從各個途徑吸收的鉛污染物,比天天飲鉛水鉛酒的羅馬人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1,500年前的鉛禍僅屬假說而已,至於21世紀現在進行式的,惟有留待再1,500年後學者作出裁決,(再次又係)暫時沒有人需要負責。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