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4月將商場易手 運頭塘6小店被逼遷 中秋最後團圓

領展4月將商場易手 
運頭塘6小店被逼遷 中秋最後團圓

【本報訊】暑假的一個下午,大埔運頭塘商場內的文具店擠滿人,小孩拖着媽媽衝入舖,不消一會滿心歡喜拿着玩具車離開;白髮斑斑的婆婆帶着孫女選購中秋燈籠,與老闆閒話家常;學生哥就忙於添置開學文具。中秋將至,店內掛滿燈籠,店外就貼上「無奈清貨」的毛筆字,形成強烈對比。領展4月將商場易手,場內6間小店半年後被逼走;今年中秋,將是文具店最後一次人月兩團圓。
記者:譚靜雯

運頭塘邨1991年落成,老闆羅先生的「其昌文具」是商場開荒牛,昔日開張舊照珍藏至今,「你睇吓嗰時幾架勢,好多朋友都有送花籃嚟㗎」。25年光景轉眼過去,文具店養活一家四口,做生意之餘更與街坊變成朋友。他樂見昔日的屋邨「百厭仔」拍拖結婚生仔,再帶子女重遊舊舖,「呢個細路由細睇到佢大,以前好鬼百厭㗎……嗱嗱嗱,呢個乖仔嚟,有時睇唔過眼幫手出聲」。

羅老闆慨嘆小商戶無財無勢,只可以任人魚肉。

店東見證孩子成家

細路哥轉眼成家立室,採訪當日乖仔帶同歲半囝囝買氣球,「以前呢度啲小朋友曳,借咗泵嚟泵波唔畀錢,我咪出吓聲,嗰時嚟買嘢老闆一定平畀我哋」。
客人要買甚麼,羅老闆銘記心中,中年叔叔一入文具店,不哼半句,羅就對太太說:「幫佢攞張麻雀紙,佢次次落嚟都係幫老婆買麻雀紙。」有街坊一買就買十卷八卷膠紙,並稱「佢(其昌)啲膠紙先襟用!」到底怎分好與壞,「日本嗰隻膠紙一搣就開,大陸嗰啲搣極都搣唔開,又唔好黐力」。
白髮斑斑的婆婆匆匆入店買香燭,記者好奇文具舖竟賣香燭,還擺放在門口當眼處,「呢啲賺唔到咩錢,幾年前街市執咗之後,啲婆仔想買支香都冇,我咪入一兩款,等佢哋唔使大熱天時行去大埔墟買」。
其昌是被逼走的小店之一,去年底才與領展續約3年,加租近三成。至今年4月商場易手,由駿昇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以8.1億元奪得,「嗰時都有問遲吓會唔會冇得做,管理處都話冇事」;惟上月新業主突然向場內6間小店發律師信,要求小店半年內遷出。

文具店老闆羅先生以毛筆寫上「無奈清貨」四字。

舊客掃貨不要折扣

從不失眠的羅老闆,連續多天受逼遷困擾,「收到封信嗰刻真係晴天霹靂,我仲有兩年幾約,不停諗點解會咁,失眠咗幾晚,唔通我哋呢啲小商戶冇財冇勢,只可以任人魚肉?」
文具店外貼上「無奈清貨」的毛筆字,全部是羅生真迹。下月中秋,文具店為應節掛滿阿愁、比卡超當紅的卡通燈籠,與結業的毛筆字形成強烈對比。
為回饋街坊,文具店購物滿50元九折、300元就打八折,有街坊得悉文具店被逼走,專程來掃貨。提起街坊情,老闆忍不住哽咽:「有好多客專登返嚟買嘢,我話有八折,佢反而叫我『老闆老闆,你一定要收番足數,我專登嚟㗎』,呢啲溫情、人情味……我都唔知點講,真係好感動。」面對無理逼遷,「賺錢真係其次,最唔捨得係啲老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