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功名,摘得錦標 - 古德明

衝擊功名,摘得錦標 - 古德明

「卻說紹興十年間,有個秀才,姓吳名洪,離了鄉里,來行在臨安府求取功名……」
「龍船約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鳴鼓並進,捷者得標……」
以上兩段文字,一見《警世通言》卷十四,一見《東京夢華錄》卷七,其中「求取功名」、「捷者得標」二語,今天似應改作「衝擊功名」和「捷者摘標」。請看新華社七月二十八日奧運會賽前電訊:「中國柔道隊在男子項目有機會衝擊獎牌。」又請看香港《文匯報》八月九日報道:「舉重運動員龍清泉摘得金牌。」
中文的「衝擊」,向來只解作「衝前襲擊」,例如《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蜀漢姜維伐魏,遭魏兵突襲,以弓弩手拒敵,「果然魏兵十餘次衝擊,皆被射回」。什麼叫做「衝擊奧運獎牌」?中國人不可能明白這樣下流的現代漢語。
至於「摘」,中文一般指「折取」,如唐朝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繁多)。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星宿如懸天上,似可如花果般採擷,所以紂王據說有摘星樓。但是,金牌與錦標,中國人是不會「摘」的。唐朝盧肇少年貧賤,遭人輕視,高中狀元之後,衣錦還鄉,看龍舟競渡,作詩自況:「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位狀元,今天參加所謂中學中文科文憑試,一定名落孫山。因為他既不會衝擊功名,又不會摘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