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那個無能又無心的局長吳克儉忽然上京見內地教育部官員,表面上有不少是例行公事,實質上說的大有可能是如何在香港教育體系防止「港獨」思潮的問題,也許他回來以後又會推出甚麼新招。事實上過去一個星期特區政府教育局、建制派教育團體以至親中團體都拿「獨派」思潮大做文章,有的說學校要嚴防「港獨」團體滲入,有的要制訂新的指引規範學校、教師如何在校內處理港獨議題。教育局前幾天則發出通告,警告教師不要在校內鼓吹、灌輸港獨思想,不然有可能會被處分甚至被請辭,不能再擔任教師。
影響學校教師專業自主
北京既已下旨全力遏制「港獨」思潮,特區政府高層自然全力在各方面配合。何況梁振英向來以撕裂、分化、搞對抗爭取政治本錢,提升連任機會,他在反港獨只有更着力,而吳克儉這位由梁振英一手選中成為教育局長的庸碌之輩自然要緊跟「主子」的強硬路線。
只是,梁振英及特區政府把反港獨之火燒到學校不但會影響學校及教師的專業自主,不但有可能損害師生、學生關係,更可能適得其反令港獨思潮在學生及年輕人中進一步坐大,形成更大的震盪。
首先,敏感政治議題在學校而言並不陌生,特別是中學、高中引入通識科、人文科學後,學校的教材已不再局限在編定的課本,而是包涵國際、中國及香港的時事問題及發展。以國際問題為例,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八九年蘇聯東歐陣營崩潰、九一一恐襲等都曾被教師及學生觸及,又或作為專題討論。而在中國問題方面,五十年代的大躍進,文革十年的慘況,八九民運及六四鎮壓對同學及老師來說同樣不是禁區,他們曾在課堂以至課外活動中涉及。既然學校及老師向來有正面面對敏感議題的能力及做法,港獨頂多不過是另一個爭議性話題,沒有理由懷疑學校及老師不能有效引導學生討論,更沒有理由懷疑校方內部沒有能力處理。
相反,一旦教育局為了「港獨」議題推出特定的強力措施,例如收緊指引規限老師要以某個角度觀點處理,又或指定教材資料,甚至強制在學校全面禁絕相關教材及討論,威脅處分「違規」的教師。那整個校園便會陷入緊張的氣氛,校長、老師擔心誤觸雷區,教師之間得小心提防會否因誤會而被他人抓住把柄。還可能出現有人因私怨或其他原因向校董會或政府告發其他老師的情況,最終令校內教職員人心惶惶,嚴重破壞教師間的信任合作。
應藉議題訓練獨立思考
而在師生關係方面,若果在校園內嚴限以致禁制涉及港獨的課題,老師跟學生特別是對政治有興趣的高中學生便容易因課程內容及課外活動發生磨擦,學生之間也會因為多了思想禁忌、禁區而變得分化,彼此互不信任,並且可能同樣出現隨意告發告密同學的現象,令師生以至校園的融洽氣氛大受損害,這對學校、學生的傷害不是更大嗎?
同樣重要的是,學校不是孤島,學生也不是在一個政治真空的環境內學習。現時社會、傳媒、社交媒體上有關港獨的資料及討論多不勝數,其他關於台獨、蘇獨以至魁北克人獨立運動的資料更多。即使學校、老師費九牛二虎之力令中、小學變成沒有「港獨」材料及討論的地方,學生依然可以在其他渠道接觸到港獨或獨立運動的資訊,依然會從網上討論區中看到不同的觀點,並受到影響。既然學生對港獨議題避不了,倒不如讓老師在學校以正面、多角度的方法處理這個議題,讓學生明白香港的歷史發展,憲制安排,了解獨立的代價與好壞,讓他們在校外及公開途徑接觸港獨議題時更有能力作判斷,更有能力分辨說法是否合理,從而建立更強韌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不是比強迫學校、老師「消獨」好得多嗎?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