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好動之城】
里約奧運進行得如火如荼,今周有闊別奧運舞台112年的高爾夫球項目,首位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的高爾夫球手陳芷澄粉墨登場。在香港,近年陸續出現一間又一間室內模擬高爾夫球場(Screen Golf),以投影模擬發球距離,更成為一眾OL新興的消遣。
在香港,公眾要玩高爾夫球,不是到西貢滘西洲的公眾高爾夫球場,就是到康文署的高爾夫球中心和練習場、或南華會練習場等。惟預約往往爆滿,加上多個市區練習場因政府收地而關閉,其餘戶外場又屬私營,造就近年出現不少室內模擬高爾夫球場,以發球位置一個感應儀器,推算使用者發球的方向和距離,電腦系統會將情況投射到大型顯示屏內的模擬高爾夫球場。
「室內模擬高爾夫球場雖然做唔到真正入洞咁實在,但模擬到個情況,唔少職業球手都會來練習,以掌握發球技術。」位於柴灣一棟工業大廈的"Performance Golf & Gym"便是其中之一,負責人蔡立賢(Alvin)是香港資深高爾夫球職業教練,有16年經驗。他指練習場開業兩年多,現約有百多名學生使用,當中近20%是女性,「可能地點在室內,唔使同陽光接觸,時間又有彈性,吸引到一些OL,放工或假日時聯同朋友,過來試一下高爾夫球這項運動。」
兩位八十後余靜玲(Mickey)和張粹琦(Kiki),因朋友有玩高爾夫球,分別於去年2月及8月到室內場初嘗這項運動。Mickey說:「起初覺得打高爾夫球要花好多時間,後來知道有這類室內場後,放工就可過來玩兩、三小時。」Kiki補充:「我有玩排球,但要齊一隊十多人先可練習和比賽,室內玩高爾夫球可自己一個練習,還有冷氣,可以舒適點去做運動!」
起源韓國 不怕積雪照打波
高爾夫球好玩之處在哪?Mickey認為:「最初我都覺得悶,但後來發覺有好多技術要練,幾有挑戰性,如揮桿擊中球的動作,都要花唔少時間練習。」Kiki視之為一項自我挑戰的運動,「打中球時好有滿足感,就會想改善技術令自己進步。」
這種室內模擬高爾夫球場,Alvin指起源於韓國,「韓國有時天氣太凍,或戶外場地積雪,打唔到高爾夫球,便出現這類室內場地。」他說在當地流行了一段時間後,近年開始引入來港,現時至少有六、七間同類場地,成為初學者或愛好者的新興場所。
高爾夫球服飾
高爾夫球起源於中世紀的蘇格蘭,據說當時屬一種紳士運動,故打球時會穿恤衫。繼承傳統,如今的高爾夫球手作賽時會穿有領Polo服裝、配皮帶和長西褲;而女士則放寬規定,比賽時可穿短褲或短裙。
收費:大場(30分鐘$100),細場(30分鐘$75),每次人數建議三人內,另有教練指導課程,需另外收費。
Performance Golf & Gym
地址:小西灣永泰路50號港利中心1007室
記者:余瑋
攝影:許先煜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