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昨日公佈的報告指出,他們在市面上抽查的豉油樣本中,其中11款含有微量可引致肝癌、肺癌、甲狀腺癌或血癌等疾病的致癌物質4-甲基咪唑(4-methylimidazole, 4-MEI)。世界衞生組織早在2013年把4-甲基咪唑列為第二B級致癌物,與汽油、咖啡、手機輻射等齊名,雖暫未有報告顯示它對人類患癌有直接關係,但我們仍應小心選擇烹調必備的豉油。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應用科學系講師方麗影博士說,豉油之所以含4-甲基咪唑,是因為在製作豉油時生產商習慣添加醬色(又名焦糖色素,是食用色素的一種),來統一不同批次的豉油顏色。醬色最天然的方法是把糖加熱至引發梅鈉作用(梅鈉反應,Maillard Reaction)至焦糖化,本來無害,但假如加入含銨、碳水化合物和硫化物的顏色穩定劑和防腐劑來製造醬色,就會產生化學作用,出現4-甲基咪唑。要辨別豉油是否含4-甲基咪唑,她教大家要學會分辨醬色。「醬色的英文代碼是E150,共有4類,分別為a、b、c和d。只有c和d會產生4-甲基咪唑。」
醬色亦會在經高溫炒製的咖啡豆、可樂甚致黑啤出現,不過她說其實市民毋須過份恐慌,因為當中使用的份量極少,而且醬色屬水溶性,溶解度極高。我們身體亦具有代謝功能,進食了極微量的致癌成份後會透過肝臟代謝並排泄出來。
記者:吳宛蔚
攝影:黃子偉、黃依情